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紫色马铃薯Bora valley花青素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铃薯的全薯、薯皮、薯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溶剂浸提(95%乙醇,0.1mol/L盐酸)法、超声波破碎提取法以及液氮-丙酮提取法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其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及pH示差法计算了花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测得的花青素相对浓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溶液浸提法得到的Bora的花青素含量为全薯为0.041mg·g^-1鲜重,薯皮0.109mg·g。鲜重,薯肉为0.030mg·g^-1鲜重.通过超声波破碎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55mg·g^-1鲜重,薯皮0.156mg·g^-1鲜重,薯肉为0.038mg·g^-1鲜重.而通过液氮-丙酮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28mg·g^-1鲜重,薯皮0.064mg·g^-1鲜重,薯肉为O.028mg·g^-1鲜重.其中,通过超声波破碎法得到的花青素的量较高.实验结果表明,Bora中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可使其在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制备方面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酸-乙醇混合液为溶剂,研究了紫薯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经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提取剂的酸醇比、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浓度为1.0mol/L的HCl和体积分数95%的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酸醇比为7∶3,提取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0 min。依此工艺,紫薯花青素的提取最佳得率为51.38mg/100g鲜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苦参总黄酮,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及微波功率为自变量,苦参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25:1(mL/g),微波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达到12.67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流法从姜黄中提取姜黄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试剂采用95%的乙醇,料液比1∶12,回流温度80℃,回流时间60 min,提取次数为2次.从姜黄中提取姜黄素含量为9.34 mg/g.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总量均与稀土喷施浓度(≤0.08%)呈一次正相关,且大部分处理叶绿素a/b比值低于对照.番茄产量与喷施稀土浓度呈二次曲线相关,理论上当喷施浓度为0.0679%时,番茄可获最高产量2525kg/667m2。  相似文献   

6.
探讨双水相法提取血橙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60%,温度为50℃,时间30min,料液比1:25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可达到O.40%.精密度实验RSD=4.0%.双水相提取血橙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简单,为血橙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冬青叶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青叶片叶绿素提取量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丙酮、乙醇(体积比2:1)混合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24h,提取剂用量20 mL,提取温度60℃是提取冬青叶片叶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野地瓜老叶、嫩叶、茎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为采集和保存药用价值较高的植株部位及选择采摘季节提供参考,为可持续开发利用野地瓜资源提供依据.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野地瓜植株的总黄酮,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同时考察了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温度对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方法学考察.以95%的乙醇作提取溶剂,料液比(g/mL)为1:45,70℃加热回流提取2h,对照品在0.0128~0.0768mg/mL浓度范围内与溶液的吸光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6),精密度(n=6) RSD为2.28%,平均回收率为87.75%,RSD为2%,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达实验要求.野地瓜植株的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不同,老叶、嫩叶、茎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147.5 mg/g、107.67 mg/g、91.69 mg/g.可见,老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茶多糖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叶多糖的提取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原料经预处理,经0.20%的纤维素酶在40℃,pH5.0条件下水解4h,再用30倍样品质量的水在80℃,pH6.5条件下浸提3h,过滤,滤液经MWCO100000的超滤膜在50℃,0.4MPa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后用终浓度65%(体积分数)的乙醇沉淀,经脱蛋白干燥,得到茶多糖制品,产率为3.90g/100g(干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2种植物材料,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分别以丙酮和乙醇作为提取剂,并同时各采用研磨与浸泡两种方法的叶绿素含量测定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方法测定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乙醇浸泡法与乙醇研磨法的相关程度最高.且用乙醇作为提取剂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稳定,尤其用乙醇浸泡法测定的人为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浸泡法和研磨法,比较分析了7种混合试剂对烟草、油菜和毛白杨叶片叶绿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7种提取试剂采用研磨法对三种供试植物叶片叶绿素的提取效果均优于浸泡法,其中体积比为4.5∶4.5∶1的无水乙醇、丙酮和水的混合液研磨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柿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柿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医用价值,弄清提取柿叶中黄酮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参数,主要研究了柿叶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采用芦丁为对照,利用其铝络合物测定液在510nm处有吸收峰的特点,建立标准曲线,运用吸光光度法测出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影响柿叶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5,柿叶黄酮类物质的得率为5.76%。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提取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浸提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30℃,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用NaNO2、Al(NO3)3和NaOH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波长处测定赤胫散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表明:总黄酮在0.008-0.04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9.5786C+0.0068,相关系数R2=0.9987,其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0.17 mg/g、28.07 mg/g、49.73 mg/g(n=3),RSD值分别为1.75%、2.83%和2.19%。最后得出结论:赤胫散中总黄酮在根部的含量最高,叶部次之,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14.
用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对阿里红中总黄酮进行了提取,通过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了阿里红中总黄酮含量.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阿里红生药及其制剂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冀东地区常见的九种树木叶片及相应虫沙,对其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及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鲜叶乙醇提取液在430nm和663nm有强吸收峰,虫沙乙醇提取液在410nm和663nm有强吸收峰。相同条件下,乙醇对于鲜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效果优于丙酮;而丙酮对于各种虫沙中叶绿素的提取效果优于乙醇。  相似文献   

16.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h,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mg.g-1。  相似文献   

17.
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单体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比较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作为供试菌种,对精油的抗菌效果、精油抗菌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程度40目,料液比为1∶10,蒸馏2h,得率为9.19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压力为2000PSI、温度为30℃、萃取2.5h,得率为4.5%.乙醇回流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L),回流次数为3,回流时间为3h,得率最高可达34.52%;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3h,粉碎程度60目,最高得率为20.38%.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不同寄主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三氯化铝比色法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广寄生、离瓣桑寄生和鞘花等3种常见的桑寄生科植物枝叶总黄酮含量的月际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寄生被测样品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2~21.92 mg/g、22.63~58.90 mg/g和7.60~22.15 mg/g,无论寄主相同与否,不同种类的桑寄生科植物总黄酮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广寄生和鞘花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且差异不大,离瓣桑寄生的总黄酮含量则明显高于前两者;不同种类寄生植物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有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等情况,其最大峰值出现的月份也不一致。离瓣桑寄生的生物量大,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选取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提取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的总黄酮。从乙醇溶液的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适宜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时间2h,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30:1(mL/g)。在以上条件下,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6.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