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数字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的"影像造物主"的能力,史无前例地把许多以前电影人想过却表现不出来的题材变成了银幕上栩栩如生的画面,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与视觉冲击的不断强化,使得很多影片追求视觉冲击的同时,失去了电影本身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和理性思考。通过分析《阿甘正传》中利用数字技术完成的镜头和画面,思考数字技术应该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才能促进电影的发展,真正体现其价值。同时探讨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关系,并力图触及到电影艺术更为本质的内在特征,使得电影艺术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福音与光明,还有已经日益凸显或潜在的危机和风险。风险社会在生态、经济、政治、文化表现出的种种特征,仅仅是从表象上对风险社会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危机。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体制等的改革,而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本质就是人们管理,控制,组织社会运行的"社会技术"。因此,风险社会下种种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技术,有必要对风险社会加以社会技术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下,由于社会对教育和技术的片面认知,"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身份建构过程中面临着缺乏"自在"体认、弱化"置换"能力和忽视"人文"禀赋的实然窘境。技术哲学是解蔽"双师型"教师专业属性及独立身份的上层理论基础。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双师型"教师获得的社会声望或所处的特殊位置,必然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活动及教育过程基础之上,并因其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具备的职业属性表现出"教育性""塑造性"和"人文性"的应然性身份特征。基于对技术本质的探讨以及对"双师型"教师专业身份特征的思考,应采取内外兼修、跨界联动和意识强化等举措,将"双师型"教师打造成为"教育与教学的组织者""理性与经验的兼备者"和"文化与生态的观照者"。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深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假设在某种程度上今非昔比,这就使我们应该换种角度去重新审视历数多年的"古老语题",从中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面对信息技术革新的时代里,我们由于对技术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诸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而执着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盲目性的直接后果是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多媒体教学技术下的学校课堂呈现了逻辑起点、辅助地位的僭越,及本体意义、方法选择、价值取向、师生关系及评价尺度等方面的迷失,这些都在促使我们思考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技术哲学在批判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教育技术观的基础上,提供了思考教育技术活动的第三种思路。现象学技术哲学通过"悬置"已有的教育技术观,面向教育技术实事本身,具体探讨教育技术活动中教育主体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中除了个体建构、社会建构之外,还有技术建构的因素,要从信息化高度重构教育技术问题,关注教育技术转移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8,(1):31-37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它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知识的价值、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教育的尝试,探讨了那些在教育中无法被技术改变的本质性因素;然后,文章从人的限度、技术的限度出发,提出"人只能由人来教,人不能由机器来教"的观点;最后,文章以技术为镜,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从身体到精神的双向交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区别于机器、保持人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并对学校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思考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及特征列表分析 ,提出了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机制反映了教育技术应用促进力量的主要特征。探求并分析教育技术扩散的内、外部动力有助于抓住教育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教育技术扩散主体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教育技术扩散动力模型,以此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推广现状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提升教育内部动力的思路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五大变化,阐述了对未来教育问题的五大思考。这五个思考包括对教学信息量超越的思考、教学资源垄断打破的思考、人体器官延伸的思考、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信息杠杆"支点"观的思考以及教师能力与素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瓦尔特·本雅明自称为"文学批评家",纳入他批评视域的"文本"是整个"自然之书"。注目于巴黎拱廊街这一意象,本雅明审视了现代社会的"真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技术的控制下演变成人与物的关系,个体的痕迹消隐于大众。因此,他反对将历史理解为线性发展的过程,反对将技术进步理解为社会进步,意图在对技术的反思中将现实解构为废墟,而后在瓦砾与碎石上重建人类获救的天国。本雅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思考、对知识与真理的质疑为我们提供了智者的启迪,他的提问与设想为我们的思索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全面覆盖、分级治理、积极投入、人人有责、时刻警惕"等方面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希望尽快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对技术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由网络媒介为表征的新媒体的显著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交互的多元化在媒介的帮助下,人们使用链接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教育技术本体的进化进行分析,借鉴系统理论分析教育技术进化的内涵,利用数学工具揭示教育技术进化前后的表现差异,分析了6种教育技术进化的表现形式。在研究中揭示了单个教育技术系统的进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教育技术系统层级结构越发明显;(2)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处理元素之间的关系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3)技术的程序的改进,带来自动化和智能化;(4)遗传信息量随着教育技术系统的进化逐步增加。提出了教育技术创新发展的科学方法,对教育技术的评价进行思考,旨在"工程学研究取向"的视角下,揭示教育技术本体运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停课不停学"引发的舞蹈线上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思考,其关键核心和根本目的在于如何解决舞蹈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实效的标准问题。而作为舞蹈学科来说,如何借助和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达到展现舞蹈艺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形式手段,从而认识理解舞蹈艺术及其舞蹈教学相关的本质问题,为舞蹈网络教学开辟新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便利及实施的可能性是本文的讨论、思考初衷。  相似文献   

16.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从技术缘起规律以及"技术"内化成学生"技能"的规律出发,根据技术本身的特征、职业教育特征、学生成长特征、社会需求特征及职业岗位要求等,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即包括时间差序、目标差序、内容差序、机制差序、评价差序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探讨的不仅是教育中的技术应用,还应对教育的技术应用进行理性的思考,包括对教育与技术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点出发,论证技术特征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从而得出教育和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新兴"情感增强技术"(EET)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人类的情感进行干预和调节,从而可以达到"增强"的目的,对其界定可以解构为关于情感内涵和范围的界定、关于"治疗""预防""增强"三者之间界限的划分以及会聚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下EET所包含的核心技术要素。当代新兴EET大致可以划分为医药技术型、基因工程型、纳米技术型、信息技术型、植入技术型、复合控制型等六大类型。与传统情感增强技术相比,当代新兴EET具有"前提的预设性""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功能的逾越性""工具的植入性""技术的会聚性"以及"人的深度科技化"等特征。上述特征的出现,体现了当代新兴EET已经呈现出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应用手段、优化的实训环境和方法。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特征及其应用领域对其进行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的几点思考,以期推动特殊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的意义、"标准"的内容、宁南山区基本情况及教育现状,对宁南山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达标培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