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日本小学外语教学活动的历史脉络简陈2011年,日本在全国的公立小学中正式导入外语活动"(可以理解为"外语教学活动"或"外语学习活动"),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英语课终于正式启动。虽然其名称是"外语"活动,但是根据文部省的规定,原则上学习内容定为"英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唱歌、游戏、猜谜语、竞赛等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学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英语,这种以“体验式”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被称为“英语学习活动”,其核心是“英语会话”。  相似文献   

2.
张光会 《成才之路》2012,(30):14-15
正英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英语人才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英语在我国外语学科中,已成为主要语种,并已成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  相似文献   

3.
域外     
正日本:将从小学三年级起加强英语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组织完成《迈向亚洲顶级英语能力》的报告书,指出2050年后的社会将急速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中小学必须相互合作推动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具体而言,将在公办小学三至四年级开展"外国语活动";五至六年级则包含读写;更高年级"原则上以英语授课的方式实施"。(摘编自http://www.sankeiexpress.com,2014年9月27日)  相似文献   

4.
<正>"支架理论"来源于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习就是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外语学习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活动支架,提供学习活动支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最终顺利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本文以译林版牛津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8  相似文献   

5.
上海石化地区实验小学前身是石化地区第六小学,创办于1985年,1990年更名为石化地区实验小学。学校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合格 特色”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 特长”的学生。1987年开始进行低年级外语实验,1995年被命名为石化地区外语特色校。学校从一年级起全面开设外语课程,并设置了围棋、电脑、英文打字等特色课程和“英语情景活动”、“英语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进入关键期。小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成为影响外语课程改革全局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探析并揭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的内涵维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本地区小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由"个性特质""教学能力""教学组织策略""职业态度""科研能力"和"学生观"六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的转变,提高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教学技能,夯实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将于2009年5月24日至2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第三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大会主题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8.
正"支架理论"来源于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习就是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语篇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外语学习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英语的语篇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活动支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最终顺利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本文通过译林版牛津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8 A camping trip一文来分析"支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0,(8):15-15
从2011年开始,日本将在小学5~6年级正式开设英语课。和传统课本教学不同,小学英语课冠以“外语活动”之名,通常被称为英语活动课,要求学校每学年开设35课时。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为初中的英语教学减轻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读写之前先学听说。日本政府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上小学英语课,要求教师更重视经验理解,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细枝末节的识记上。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中国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在小学广泛的开设了课程,与此同时英语在小学阶段已经得到了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地位。英语,顾名思义,作为一门语言学的科目,最终的目标是学会利用这门语言进行更好的交流,所以"说"固然成为教学这门语言的重难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智能化移动学习工具,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已渐成热潮,然而,其相关的教学应用研究却仍显匮乏。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概念的基础上,依托教育试点实践,根据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特性,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部分内容为案例,探究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为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仍处于"费事低效"的阶段,其根本原因是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导致英语教学目标没有发挥合理的课堂教学导向作用。合理有效地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同时也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论述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构成(预设性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构成)及其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来说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以及英语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便引起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的关注,帮助他们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降低英语课堂的恩格尔系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文章从教学内容视角、教材的含义和地位、教材的有效使用以及三维目标的整合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布卢姆的分类学开创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先河,影响了20世纪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分类而教"已成为教学设计者的共识。2001修订版的布氏分类学沿袭了1956版的基本思路,对各要素进行了重新思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布氏分类的重大发展。而与2001修订版产生于同期的马扎诺分类,则以更为独特的视角,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以人的意识控制程度作为依据,将人类学习活动的自我、元认知、认知和知识四大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构筑了一种层次分明而又合为一体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新分类力图打破布氏分类的"框架"局限,致力于"理论"的构建。他的分类理论反映了信息社会主流的知识观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追求统一的心理学基础,提升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的地位与作用,并把"自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最高层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突破了以往教育目标分类"要素模式"的局限,丰富了分类学研究的内涵,体现了对原有的"布氏框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的目的,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引入数字图像处理的实验课教学中,并从实验环境的建立、学习内容的筛选、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显示,这一系统的教学改革方案对于提高课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填鸭式"或者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逐渐成为人们推崇的一种让学生占主导地位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英语。利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在英语语音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重点阐述项目教学的起源及概念,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mong science teach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wo primary teachers and their objectives in choosing inquiry- and context-bas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oice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Content representations creat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enacted teaching served as foundations for the teachers’ reflections during interviews.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intended, enacted, and experienced purposes of the teaching and, finally,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nded, enacted, and experienced purposes.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 were captur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analyzed inductively, using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ers’ intended teaching objectives were that students would learn about water. During the enacted teaching, it seemed as if the inquiry process was in focus and this was also how many of the students experienced the objectives of the activities. There was a gap between the intended and experienced objectives. Hardly any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eachers’ choice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ir knowledge abou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the teacher who also added drama wanted to support her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s of water.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在深入分析信息时代不同于工业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信息时代的教学范式,主张以定制化的、聚焦于学习的教学取代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的、聚焦于分类的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教师的主动、控制和责任转变为分享的主动、控制和责任;从去境脉的学习转变为真实的、意义丰富的任务,以高层级的学习目标取代低层级的学习目标。新教学设计理论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构建设计模型,并彰显教学方法的情境化考量和教学设计向"用户设计者"模式的转变,为在实践上进行教学范式转变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致力于以单元为模块,在设计教学时既做到目标为本、统揽全局,又实现有序操作、步步落实。它旨在改变"说做相悖"的经验式备课方式、"重细节轻整体"的教学思维、"做中学"与"用心想"双峰对峙的教师培养和学习模式,其五个操作步骤为: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整合单元内容,编制目标;分析学习起点,洞察学情;预设评估要求,拟订量规;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lanning activities for developing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y focusing on promoting of identified ill-developed skills. The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instructional planning was conceived as teachers’ decision-making for implementing primary teaching tasks in the planning, delivery, and reflective phases of instruction. This model served as a basis (or framework)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variables of planning skills and developing of items for a teachers’ questionnaire. Fifty-eight experienced and 55 novice teachers from Estonian schools of general education were surveyed. It was revealed that novice teachers did not apprehend events that may undermine reaching long-term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and they focused more on the achievement of immediate objectives and the teaching of obligatory content in comparison with experienced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