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理念】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一般总是从诗歌语言上引导,分别从诗歌的修辞、炼字、意象三个方面传授方法,这样虽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学生的接受往往较为被动,而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意蕴。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极为优秀的中国古代诗歌,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有着深邃的意境及不可名状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石晓琴 《语文知识》2016,(21):71-72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语句入手理解诗句,领会诗义,从而完成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而要理解诗句,就要通过诵读与思考的方式进入文本,在对语句的思考、揣摩中领悟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诗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我在诗歌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对常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表达效果。事实上,由于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学生们甚至老师们对诗句的表达效果常常意见不一。  相似文献   

3.
诗歌教学之我见王裕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是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种模糊的语言和模糊的表达,是诗的思维和形象思维所特有的。它能揭示出更为复杂的意义和感情,塑造更为鲜明真切的形象,从而把人类内心活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但是它却给学生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4.
黄晓君 《语文天地》2013,(10):47-48
爱默生说:"语言是诗歌的化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语言是诗歌存在的论证,如果将诗歌比作人,那么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灵魂内涵,而是它的皮囊表象,所以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的时候,要将一些平常事  相似文献   

5.
英诗是英国文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诗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更要注意从词汇、语序、语法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解,并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逐步培养起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力。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现行高中必修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谈诗歌鉴赏艺术的文章之一,相比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和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它侧重于诗歌中意象称谓的求证,也侧重于对诗歌中意象的感悟、体悟,审美性很强,同时特别涉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诗歌理论性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一篇教学张力很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到深入的字底体悟,从孤立而零散的意象理解到诗歌的意境感受,从诗歌内容的认知层面去窥探诗歌鉴赏的审美层面,帮助学生学习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诗歌作为一种文字的存在形式,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学生在鉴赏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理解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避免导致学生所分析的内容是想象出来的和过度解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是传统的高雅艺术,它以丰富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来完善和丰满想要表达的情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自主理解教学的组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供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展开诗歌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只有以文本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展开语言教学,才能让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感知。本文以三首现代诗为例,从不同角度剖析重视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一、从文本中深化语言教学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类作品按创作年代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古诗词中的诗歌,另一类是近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无论是哪一种,诗歌作品中的语言都是高度凝练的,并且有一定深意。教师对诗歌文本展开理解与剖析,不仅能让学生从语言层面有很大收获,还能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精炼的组织语言,更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简短凝练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鉴赏是2002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综观近三年的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八角度小,但以全诗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一是文字浅易.抒发的足人之常情,如故国情、山水情、别离情等。考生—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由于诗歌鉴赏提问的多种多样.变化无端,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些往往让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进行作答,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作为形式而存和的语言是个综合概念,它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要素紧密相关,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的相关要素来思考、发现,探究和理解文本,来感受诗人心灵之弦的微妙震颤。下面结合本人执教诗歌的做法和体验,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诗歌语古形式的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第三学段对古诗教学分别提出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古诗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情感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因此,要体验情感必然要借助于对诗歌语言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但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情感浓烈而又意蕴含蓄,多种艺术手法的使用更使得它大大区别于现代语言。各句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如果单纯直译诗句或者纠缠于个别字词的理解上,学生永远只能停留于字面意思上而不能融入诗歌所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5.
1.体会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准确。诗歌是借助精练、含蓄、准确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时,必须认真加以体会:①描述性的诗句,要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②概括性的诗句,要理解它丰富的内容;③精炼的字词,要认识它的艺术表现功能。 2.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及其分类。①强烈的感情色彩;②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③富于想象,构思巧妙;④语言精炼;⑤押韵。按表达方式分,有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含词、曲等),和新诗(含散文诗)。 3.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对语言的领会,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从而感受其或褒或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蔡继英 《甘肃教育》2013,(20):38-38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奥.干百年来脍炙人口。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由于中国卉代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义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和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占诗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诗歌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是一个国家语言的浓缩,它以最凝炼的文字传递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其中的文化因素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渊源、语言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特色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来说明文化因素在英语诗歌理解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诗歌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用最美的语言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语境人本性,并结合诗歌语言的隐喻性的特点,谈谈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诗歌语言的境界就在于它能够在看似记忆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思维中,赋予隐喻以新颖性,同时人们对诗歌隐喻理解的争论也正是认知语境具有人本性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开始,高弩诗歌鉴赏的考查将以往的客观判断题型改成了主观分析题型。由于高考诗歌鉴赏所考查的诗歌都来自课外,它既要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主观分析题型比以往的客观判断题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高考中很多考生因不能适应这一新题型的变化,不能用恰当的文字分析欣赏诗歌,所以得分较低;另外教师也一时难以找到解题的有效办法,只是从有关复习资料中找些练习来给学生做,这样的诗歌鉴赏复习,既缺少整体感,零打碎敲,容量太小,又很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找到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