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战国之后,汉代又一次兴起"上书"热潮,《汉书》、《后汉书》等多记载汉代奏议的写作、编纂与流传情况。本文主要依据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大致梳理了汉代奏议文献的保存概况与流传原因,以期对汉代文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我校文学院教授王启才博士后的专著《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于2009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6万字,系作者2005年所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号:05CZW006)的结项成果。2008年11月该项目成果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获“优秀”等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上公布的“2008年11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说:《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这项成果由阜阳师范学院王启才教授主持完成,属中国文学青年项目,共30万字。该成果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汉代奏议发展的脉络,总结了奏议文体的功能、文学特点。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不仅首次对汉代奏议作了系统研究,而且对奏议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开掘,对汉代奏议的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体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汉代奏议流传下来的较少,包括残片在内大约只有1300多篇(片),弥足珍贵。这些奏议是"汉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大汉气象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经国安邦、激浊扬清、从政龟鉴、档案文献等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从汉代奏议看,其文风的衍变表现在直谏、讽谏的交替往复,从雄健博雅向典雅醇厚、刚烈质直转化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两汉世风、士风与文风的互动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儒家经典和"汉家故事"是汉代奏议的两种主要组成成分."故事"一词兼有时间上的"故旧"和性质上的"原本固有"与"理所应有"之两重意义.儒家经典和"汉家故事"系统各由三个系列构成.受政治形势与学术文化的影响,西汉高祖到武帝时期,奏议中的经典成分不断增加.西汉中晚期奏议中经典与"故事"成分继续扩张.经光武 、 明 、 章三朝的文治,东汉奏议在组成成分和行文风格上承继了西汉中晚期奏议的一些特征,但选取的材料 、 言说的模式及其精神内涵却与西汉奏议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汉民族形成、民族精神初步确立时期的汉代奏议,蕴含、体现出大汉民族精神,其主要表现在:立大志干大事的事功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富于牺牲的理性批判精神。从汉代奏议角度审视民族精神的多重内涵,对今天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仍有某种借鉴价值与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宋代奏议文献逐渐进入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回顾二十多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宋代奏议的研究无论在研究视角的广度还是理论探索的深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以往研究的重心主要在史学、文学领域,而对于奏议文献本身思想内容的挖掘略显薄弱。作为士大夫言政议政的重要载体,治国理政思想才是奏议最核心的价值。在当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治理过程的新形势下,从宏观角度把握两宋奏议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理应成为未来研究宋代奏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奏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上行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文书的统称。奏议类文体在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并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可是学术界对于奏议的关注一直不够。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及文献整理。九十年代以后,对奏议各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对唐代奏议各方面的专题性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按照对文体的研究、对奏议本身研究的顺序把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做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9.
要览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与行政人格的构建,汉代奏议的历史作用与地位,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晚清谴责小说作家的文化身份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汉赋和汉代奏议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作者双栖、同时关涉政治和经学、文体互渗的现象,但汉人重奏议而轻赋,这说明汉赋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汉代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奏议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汉代奏议属于“汉文章”的一部分,多有挥洒自如、深切时弊的尚情任气之作,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治国安邦、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拾遗补阙、下情上达等重要作用,在今天,仍能为现代公文的写作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有助于提高公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汉代奏议是“汉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汉代单篇政论文的最高成就,其中优秀的篇章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国,关爱民生,不畏强暴,勇于谏净,指陈时弊、拾遗补阙,积极进取,光明磊落的个性特点和伟岸高尚的人格美,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砺炼其完美的人格,仍发挥着示范、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看,汉代妇女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方式中均享有身份(爵位、户主)继承权和财产继承权,这是封建社会后世女子所无法比拟的;汉代家庭中不同身份的女性。其继承顺序是不同的;汉律对女性继承权的保护与汉代社会背景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象及表达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考证上古征戍诗向边塞诗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文本参考。将传世文献中的汉代边塞诗歌与出土简牍书信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汉代丝绸之路沿线戍卒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对拓展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边塞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奏议,或曰奏章、奏表,失臣下写给帝王看的汇报、意见或建议,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裁。随着封建社会解体,它便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成为历史的陈迹,今天一般的青年读者对奏议比较陌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如果我们提到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清表》──它们都是奏议,很多人还是耳熟能详的。因为作为一种范文,上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下迄清代的《古文观止》,乃至今天五花八门的古代作品选,几乎无一例外地加以选收。至于奏议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怎样,在历史上起过什么进步作用,有无文献价值、思想价…  相似文献   

16.
《韩诗外传》是汉代今文《诗》学流传至今较为完整的文献。在今文《诗》学均已亡逸残缺的情况下,它成为汉代《诗经》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汉代经学研究、文学研究,乃至汉代思想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文献资料。该文在《韩诗外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现存《韩诗外传》的卷数问题,并分析了《韩诗外传》对荀子、孟子关于“学”、“人性”等观点的批评与继承。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上对南宋初期抗战派作家的奏议文写作特点做一归纳:奏议文不仅含有刚大愤激的气势,还具有诚恳深切的感情,主要体现在作者反对投降、呼吁抗战的义愤心情上,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君主和人民忠心耿耿的感情。南宋奏议文的语言也别具一格,形成了与北宋奏议文迥然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时期的赵国前后存世600余年、立都邯郸500余年。仅汉代赵国就历时400余年,是研究赵文化作为地方封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然而,这一阶段跨度日久、史料遗阙、王位更迭、废立频仍,结合古代典籍文献与现代学者研究从而较为细致地梳理、编次、考订和补阙,进而更好地展现汉代赵国的历史面貌,为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汉代赵国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邓显麒为人忠直,为官期间,敢于直谏,先后几十次上疏,对大小朝政提出批评和建议,被后世誉为忠谏名臣。死后,其奏疏被后代整理成书稿,名为《梦虹奏议》,刊行于世。《梦虹奏议》内容涉及选官、科举、财政、边防、赈济等方面,其中贯穿着“以儒为本”这一价值内核。《梦虹奏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一部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汉代砖铭是汉代民间书法的遗产,先期学者对汉砖的整理与研究为还原该时期的书法面貌提供了翔实的线索与佐证。汉代砖铭在历史价值、书体传承、艺术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掘与整理情况等,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具有开启与承续的书学价值。借助目前所发现的实物资料及前代的著录文献,在研究和欣赏古代文字方面,未来砖铭书法研究还应注重砖铭与其它铭刻材料的比较研究,及砖铭书法在当代书法篆刻中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