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夜小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一种小说类型,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心理。小说通过一系列黑夜型意象,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塑造了黑夜型人物形象,即幽灵式人物:这些人物要么真实存在,要么存在于主人公的潜意识中,两种情况均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异化。另外,小说还运用了黑夜型叙事策略,即循环式叙事,这种叙事导致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讲述效果,进一步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换为时间线索,依次展开了与之相关联的乡村快乐、工作苦恼、绝望人生三个空间场景.每个特定的心理时间内的情感体验都能在空间场景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生活现实,从而构成了一种和谐对应的时空关系.这种关系作为一种叙事模式,目的是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唐娜·塔特的成长小说《金翅雀》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中以名画"金翅雀"与主人公的纠缠为主线,主人公通过对视觉艺术品的认知,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眼光来观察、感知和言说再现,形成不同的统觉,并经由语象叙事呈现出主人公成长中内心的不同阶段,其中"解剖课"成为了主人公习得创伤和陷入困境的现实具象,静物画成为定格自己内心创伤的休憩之所,"金翅雀"完成了主人公对人生和存在的顿悟,从而构造出主人公在经历爆炸之后创伤-成长的完整过程。名画与主人公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产生的张力也显示了视觉艺术品在治愈创伤和青少年成长中的美育作用,以及由此揭示出语象叙事的跨媒介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4.
成长小说以其充满人文的关怀注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苦难,尝试在成长中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美国成长小说作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展现成长中的主人公的困惑,另一方面注重叙事技巧的使用,包括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话语的儿童声音的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剖析以及心理分析。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性,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
钟丹 《文教资料》2020,(9):23-24
《庇护所》是艾丽丝·门罗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聚焦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显性进程,是女主人公不遗余力地把家营造成丈夫的庇护所。表面上,女主人公极度克制情感,完全丧失自我;但贯穿小说始终的隐性进程,是对男主人公彻头彻尾的讽刺,揭示了女主人公无声但坚决的反抗。这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颠覆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更好地传达了门罗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写主人公从凡界一个少年达到仙界或神界的一位至尊人物的成长历程,可视为另类的成长小说叙事。与传统成长小说的"献身伦理"和"反成长"主人公不同,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采用"肉灵共修"式,有着一个不断上升的人生历程。其中,主人公的自身因素、他者因素和机缘巧合成为他们修真路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构成了一个"反讽的英雄"形象。在故事叙事中,作者往往以玄理来构筑时空背景和情节,但又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文化因素,使小说成为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超现实文本。网络玄幻小说叙事在小说的类型意义上推动了"尚虚"类小说在当代的发展,又在文化意义上有利于当代文化人格的生态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把季节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的内心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小说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余华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娓娓道来,他以温情的意绪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孤独、幻灭以及困惑。不同于以往的霸权叙事结构,这部小说循着回忆性的思维,深入主人公内心情感世界,进一步剖析冷漠的亲情、短暂的友情、他者认同感等对"我"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由此,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揭示"我"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以及这三个方面影响下的"我"的成长路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对《遗嘱》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叙述者通过大量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真实地刻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 ,尤其是主人公内特的思想转变过程。叙述者时而公开 ,时而隐蔽 ,造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远山淡影》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小说以主人公悦子回忆故友佐知子及其女儿万理子的故事展开。回忆叙事是整部小说主要的叙事形式。主人公悦子的讲述在现实和过去中不断穿插进行,叙述记忆与创伤记忆时而分离时而汇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通过这样一种双线叙事结构,悦子内心复杂矛盾的个体双重世界和分裂的性属身份得以展现。石黑一雄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受创者在经历创伤后的苦难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创伤和苦难人群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通常被塑造成为缺少幻想、缺少对自我体认的女性,遇到人生问题时,经常使用直觉和非理性处理问题,也经常以弱者姿态出现。而这里要论述的是马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把女性刻画成为富于幻想、内心充满理性的强者,从而使她成功地颠覆并丰富了传统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这也有助于对现代女性品质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旧好的愿意。作品中,女主人公薇拉的思想活动和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本身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那种从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从拒绝与接受之间、从象征与叙事之间的来回移动的钟摆式的叙事手段,同样取得那种只有宏大叙事才能取得的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韵味,展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叙事的高超艺术和能力,不愧为一个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关于一个阿富汗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他在背叛友情后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儿时背叛友情,在美国自我的成长并最终来完成内心的救赎这一线索,来展现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张欣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张欣的以现代都市生存奋挣者为主人公的诸多小说,其叙事展开大致包括45种逻辑顺序基本相同的“陈述”;在此基础上可以抽取出其叙事的9种序列;进一步即可概括出其叙事的抽象结构。这也是女主人公群体的心路历程和命运轨迹的集中呈现,即:失落→困顿→尝试→蜕变→自我确证。从这一抽象结构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15.
琼瑶的小说《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通过一个梅花印记诉说着小儿女们缘订三生的爱情故事,使小说在众多学者所认为的“琼瑶模式”之外,闪烁出一个女人讲故事的智慧之光。梅花这一身体的烙印在小说的叙事当中具有推波助澜的动力作用,它书写着女主人公的身份和爱情记忆,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英国著名哲理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常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其早期代表作之一<独角兽>中,默多克通过呈现两个外来者对女主人公的错误解读,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臆想"的看法,即只有把他人看成和自我一样有着独特性的个体,而不是用臆想代替关注,才能认清真实.  相似文献   

17.
《在撒旦的阳光下》以多重视角中展现小说叙事的复调现象来揭示主题,作者在叙事中通过多种声音的对话展示生存困惑,人物内心世界、情景和事件来传达了主人公在她人生舞台上潜伏着悲惨的一幕。通过多重视角的转化展示了多尼桑神父内心尖锐的矛盾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爱上了12岁女孩洛丽塔的故事。亨伯特少年时的女友安娜贝尔不幸夭折导致他成年后只迷恋9~14岁的性感少女。与洛丽塔的相遇,激活了男主人公内心封存已久的欲望和激情,为此他不惜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基于此,通过比较《洛丽塔》和艾伦·坡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语言技巧的使用,不难发现《洛丽塔》和坡的作品的联系,女主人公的美丽以及结局都类似,作者借鉴了坡作品中的隐喻和典故,证明坡对纳博科夫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9.
马斯内根据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而创作的抒情歌剧《维特》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歌剧主要反映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歌剧中所表现的是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性,而不是小说所表现的爱情的不合理性。纵观整部歌剧,剧情虽简洁但却扣人心弦,作曲家把维特在不同时期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及他内心所表现出的嫉妒和痴情、痛苦和无奈、悲观和绝望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证明Pi海上旅行的重要伴侣———老虎Richard Parker,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Pi真实本我的外在表象和象征。少年Pi所描述的的整个奇妙的海上旅程,不过是Pi内心中的防御机制出于对主体的保护作用,虚拟出的一个白日梦而已。文章通过剖析小说主人公Pi的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