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篇研究了陶然小说中以“移民情结”而引起的“飘”的意蕴,以及为金钱所焦虑的各式人物,并探讨了陶然由经典叙述到个人化叙述的转变。本篇主要研究了陶然的纯粹爱情故事,小人物生存之艰辛,并对“权力怨恨”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3.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开始了全新的历史书写实践;历史感成为塑造所有正面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入手,具体探讨了历史感所蕴涵的各种因素,从而试图揭示出历史感成为无产阶级洗礼仪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历史感”为观察点,讨论在社会的多重变动中诗歌研究角度、方法的变异现象。它还认为所谓“重返历史现场”,并不一定指简单地贴近史料文献,而是如何避免对其一般化的认同,如何对这些史料文献保持必要的距离,在一种更具张力的讨论中获得较为贴切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感”与本科历史学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感"是人文科学的产物,"历史感"教育在高校本科历史学专业中具有必要与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历史感"的教育,"历史感"往往被混同于历史观,需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引起重视并贯彻"历史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级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象的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是一片创新的园地,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峦;是一隅交流的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阅读造就做人的精神高度,鄙视或摈弃阅读,将使人生缺失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历史感缺失已日益成为制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这种历史感的缺失主要表现为:(1)历史知识的缺失;(2)历史意识的缺失;(3)历史情感的缺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教育引入科学史的动因是增强科学教育的历史感,历史感反思与批判内涵的达成是设立单独的科学史课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域下,历史感的另一种意义被发现,即教育意向中科学教育的真实可感。实现这种历史感的方式是运用科学史故事,因为它可以实现师生对科学私密的拥有。具体的运用途径包括:使科学史故事发生于时间意识之中,使学生的意识充盈,以及激活科学史故事包蕴的原初意义。未来我国科学教育历史感的达成仍存在广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概论"课的学习过程中,部分高职学生历史感严重不足,表现为:对待历史人物持娱乐化、庸俗化态度,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去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对待历史信息重现象轻本质、看待社会问题偏激化。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坚持史论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进行"体验式教学"、打造"互联网+概论课"的教学模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很多新生代作家在成为小说家之前是很出色的诗人,如:韩东、林白、陈染、鲁羊、海男、王小妮等。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过渡并不是背叛和逃离,而是另一种固守。是为了完成诗人的使命而不得不寻求的一种生存策略。他们在小说中要完成诗人的职责:从另一个角度赋予或维护当代生活的诗性,揭示当下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11.
胡倩倩 《文教资料》2014,(8):179-180
课本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历史知识与现象做必要的补充和说明,适度延伸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的认识理解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先锋性表现为极力否定历史权威话语,拆除深度模式乃至消解自我价值,在艺术上采取极端形式,追求语言实验和叙事策略操作,实现了对传统小说主题和文本的“颠覆”。是一次勇敢的历险,也是一次无望的超越。因沉迷于极端个人化的语言乌托邦之中而找不到出路,先锋小说在九十年代迅速走向萎缩和回归,但它为当代小说在观念和艺术表现方面所作出的革命性贡献,是值得永远缅怀的。  相似文献   

13.
以前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一直都这么准备课:按照常规,先翻阅《教学大纲》,了解关于本课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教材,理出本课的基本框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表现、特点及产生的影响,由此引出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讲清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该政策的评价。如今想来,这样上课,可能基本的知识点都交代清楚了,但完整的史实被人为地分解得零散不堪,  相似文献   

14.
先锋派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他们对小说形式进行全面的变革,注重文本意识和叙述策略。先锋派作家虽然拓展了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力,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他们过分追求叙述功能,使他们的作品成功远离大众读者的“新精英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先锋派作家开始“回归传统”,向现实性和可读性转型,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对先锋派作家的这种变化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何云轩 《教育文汇》2013,(13):27-28
在近年的各省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阅读题颇受青睐。本文认为,要做好小说阅读题,必须把握小说的特征和规律,具有情节节奏意识、主人公意识和线索意识、作者的情感倾向意识及文体特点意识。  相似文献   

16.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樊星关键词汉味小说;风格;方方;池莉“汉味小说”,即以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味的文学语言描绘武汉风土人情的小说,它无疑已成为当代地域文化小说、当代城市文学总格局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方、池莉两位女作家便是“汉味...  相似文献   

17.
孙绍振文艺理论思想与当代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之间始终处于一种深层的勾连、互动与衍生状态之中.前者以自身的"原创性"、"前瞻性"、"历史感"、"超越性"特质与后者形成一种独特的"桥"与"墙"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不断置换与推进过程中,孙绍振文艺理论的价值与意义获得自我确证.它始终从中国文艺理论的边缘处自觉地抵制着主流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正>听非常喜欢有冲劲儿的食物的朋友说,她之所以喜欢这个味道是因为,相比辣椒的辣是从口腔到喉咙,再到心口,最后走向肠胃而言,冲的感觉是往上而行,这种向上的感觉因为直冲脑门就能带给她类清凉油带来的fresh之感。听到这里,小编突然觉得这种fresh的感觉说不定和青春年少时的冲劲是一脉相承的。你看不是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吗?  相似文献   

19.
提起台湾的小说,同学们并不陌生,许多人可能马上会想起琼瑶的言情小说。只有 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文学的历史也不长。一般看法,始于 1920年,又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分为日据时代与光复后的文学。但却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与作品。   日据时代,日本侵略者为进行奴化教育,禁止在台湾使用汉语,强行使用日文。像吴浊流的大部分作品,就都是用日文写作的。但最早的本地作家赖和,却是用中文进行写作的,代表作品有《一杆称仔》。钟理和是第一代作家中少数直接用中文写作的作家之一,他一直在贫病交迫中过着孤苦的生活,代…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小说是异常绚丽的一枝。自古而今,国别不同,语言各异,优秀之作层出不穷,虽竭毕生之精力,也难以阅读殆尽。在此,仅择日之川端康成、英之勃朗特三姐妹、奥之卡夫卡、美之塞林格等,作一蜻蜓点水、以点带面式的介绍。 川端康成和他的小说   日本是一个岛国,但却不封闭,善于向世界各国学习,这其中,当然包括向其近邻──中国学习。可以说,自古以来,日本就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这一点,从 11世纪初问世的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多处引用唐人诗句及中国古代典故即可见一斑。到近代,日本成了世界各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