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战争前,面对法国侵略越南危及中国西南边疆,清政府与法国进行长期的交涉。在中法越南交涉问题上清朝官员主和与主战的分歧很大,这实际上影响了最高层次的决策。薛福成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主张援越抗法,反对驻越清军仓促撤回;依靠刘永福作为一支抗法力量;采取“以和为体,以作可战之势为用”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中法越南交涉发生后,赫德对于中法战争的结束和合约的缔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努力的动机是其个人的权力欲,这是第一位的.赫德担心中法战争不论任何一方胜利,势必会影响到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进而会影响到自己在海关的位置,他并无一以贯之的为中国谋利益的指导思想,只是不断迎合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旨意,而为了把和议的权力把握到自己手中甚至变换主张.清廷内部存在复杂矛盾,为赫德参与中法谈判提供了客观需要和条件.赫德控制下的清朝海关为赫德参与中法谈判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宗藩关系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延伸。在中法越南交涉中,中法两国有政治权力意义上的外交冲突,也有中西两种文明的碰撞。体现在文化方面的碰撞主要有: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天下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在天下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中,又包含皇权观念与主权观念的冲突、“大信不约”与“社会契约”的冲突。实质上,就是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越宗藩关系和西方近代外交原则下的法越殖民关系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中俄伊犁交涉与中法越南交涉发生在同一时期,可结果却反差很大,其中原委值得深思.关键因素在于:朝鲜问题对两次交涉影响不同;清廷对伊犁和越南战略考虑不同;俄法的和战决心有差异;清廷主要决策者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5.
1883年初法国撕毁《李宝协议》,扩大对越侵略,使中法越南交涉转入新阶段。面临危机,驻法公使曾纪泽积极主张“备战通商”,加强中越协作,以有效地阻遏法国侵略势头,表现了新的策略思想,却遭到主张妥协避战的李鸿章的反对,致使清政府游移于两种政策之间,失去先机,付出了昂贵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6.
中法文化摩擦贯穿于中法战争的始终,其主要体现为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它成为中法越南问题交涉的核心之争.中法战争爆发前,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进行了反复交涉,中国极力维护宗藩制度下的宗主权,法国始终强调条约制度下的保护权.随着文化摩擦的进一步加剧,和平交涉最终破裂,爆发了战争.  相似文献   

7.
越南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名称不同,但为越南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越南公共外交主体发展迅速,分别从事外交活动,中越之间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法战争前中法之中越边境通商问题的艰难交涉和中法战争后两国一系列商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云南、广西边境通商,云南、广西得以参与到世界经济交往圈中;揭示了中法双方交涉主体的不对等是近代中越边境贸易畸形繁荣的必然结果.为当今中国与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间的平等协商,开展经贸活动,繁荣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围绕中法建交问题,台湾当局积极展开了对美交涉,其目标有三:一是尽力联合美国向法国施压,要求法国不承认或拖延承认北京;二是让美国协助台北进一步拓展"外交"舞台,阻挠其他国家跟随法国;三是坚决同美国的"两个中国"设想做斗争。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台湾在对美交涉时采取了灵活的斗争手段,也提出了不乏精彩的"外交"动议。台湾虽未能阻止中法建交,但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第二、三重目标,其对美交涉"外交"并非完全失败。  相似文献   

10.
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滇越勘界之初,为保疆土不失,未雨绸缪,出谋划策。他根据中越边界的实际情况,提出固藩属,保越祀;争北圻固边防;收民心,依民众等主张,积极为我方在界务交涉中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1.
马建忠是晚清为数不多的在国外受过国际公法和近代外交专业培训的人才之一。作为李鸿章的亲信幕僚,马在晚清涉外活动中起过一定作用,实际效果则毁誉参半.他经手的鸦片增税专卖、中法交涉主和及“暂售”招商局船产、米建威计划等外交活动所引起的种种争议,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接受新知的先觉者与守旧士大夫之间的观念冲突。晚清风气不开、务虚不务实的积习,或许是马建忠个人及同类群体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社会根源,亦即当前外交积弱、国势不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黄公度,名遵宪,自号人境庐主人,别号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雁红馆主人、东海元、布袋和尚等。于1884年(道光二十八年)生于广东嘉应州,出身于一个商人文士家庭。他二十岁考取秀才,29岁中举。紧接着出国,在国外生活了近20年,先后担任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外事职务。考其一生的活动,黄公度不仅仅是诗人,维新运动政治家,而且首先是晚清一位著名的爱国外交活动家。  相似文献   

14.
论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明枢 《嘉应学院学报》1994,(4):129-132,128
黄遵宪作为诗人为人们所熟悉,作为外交家却为人鲜知。他在外交活动中有许多建树。他注重研究国际形势,向清政府提供情况,帮助清廷作出外交决策,他在外交战线上,坚持有理、有刮、有节的斗争策略,表现出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和高超的斗争策略的结合。他在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方面,有过许多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曾纪泽——曾国藩之长子。1878—1881年任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任职期间,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40年,英法联军在欧洲战场被德国打败,为了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英国不敢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得罪日本,故对日本封闭滇缅公路的要求采取绥靖政策。面对英国的妥协决定,中国政府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最终英国决定重开滇缅公路。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在朝连续平定了"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对英、美、俄、日等国对朝鲜的侵略给予了一定遏制。这时袁世凯功名欲望急剧膨胀,在外交活动中过于自信和骄狂;对宗藩关系僵硬维持,而且忽略对朝鲜内政全面变革的支持,对国际形势没有以全面、求变的态度来应对,以致出现重大失误。客观上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统治者在外交上的失误及对袁的过分信赖,日本对外扩张步伐加快和列强争夺导致的局势恶化,使袁在朝外交活动终归失败。在朝外交活动失败对袁世凯晚期的政治行为及其心理起了极大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是“九一八”事变前辽宁民众自发形成的反日爱国团体。它成立后,积极开展对日交涉、宣传国民外交常识、抵制日货、协助东北政权开展外交活动。其组织迅速扩大,会员急剧增加,成为辽宁国民开展外交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这些外交活动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捍卫国家主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