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妈祖信仰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具有道教性质,但也表现出某些佛教色彩。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活动,在很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泉州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对妈祖信仰在海外、台港澳地区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文化心态及文化结构层次上进行分析,并指出,妈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必将进一步沟通我国人民与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福建民间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广泽尊王等福建主要民间信仰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向心力、凝聚力作了分析,认为其在联络乡侨共同奋斗、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发挥过很大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指出,随着华侨华人逐渐融合进当地社会,某些民间信仰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还在当地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越南华人民间信仰源于祖籍地杂糅儒释道文化信仰、祖先信仰、地方神灵信仰、行业神信仰于一体的民间信仰文化,随贸易与移民浪潮播迁入越。早期华人民间信仰极大地保留了祖籍地民间信仰的文化样貌,其宫庙是华人社群生活的中心,信仰活动与影响力局限于华人社会。当代越南华人民间信仰在所祀奉神灵、仪式、空间及信众与内涵上都具有祖籍地与在地化的二重性,但祖籍地仍占主导地位。越南华人民间信仰从历史到现状之变迁的实质是在地化的演进,是社会变迁在民间信仰文化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5,(4):11-15
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作为当地华人精神信仰的载体,随着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迁徙而逐步发展起来,而且个别宫庙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特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传播妈祖文化、形成宗教信仰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6,(1):10-12
简述马来西亚雪兰莪巴生县区的妈祖信仰由来和妈祖宫庙分布情况,重点介绍海南会馆天后宫及班达马兰新村妈祖庙以及相关的妈祖民俗活动,说明妈祖信仰对巴生华人精神和社会整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孔夫子信仰在中国形成以后,随着华侨出国也传播到海外,并且在华侨华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朝鲜、韩国甚至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地都建有奉祀孔夫子的庙宇;在印尼华侨华人社会传播过程中,曾有孔教会与三教会出现,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盛传不衰。通过对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1)清水祖师信仰与安溪华侨开始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凝聚作用;(3)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范围已经越出了福建省籍界限,在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目前继续在海外传播清水祖师信仰具有如下现代价值:(1)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2)促进华侨华人融合于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关帝是在华侨华人中很受欢迎、影响很大的一尊神祗。关帝信仰为什么会在华侨华人中广泛传播呢?这是由于他们为了从关帝身上求得心理慰藉的需要、生存发展的需要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关帝信仰在促进华侨在侨居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动华侨社会发展,以及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华侨在关帝身上寄托着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关帝信仰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介绍韩国首尔居善堂、仁川义善堂、济州岛和古今岛的四处妈祖神坛,还有釜山韩圣宫等妈祖信仰场所现况;对仁川中华会馆天后圣母香炉以及华人街饭店妈祖画像等文物也作了考论。指出在韩半岛人们对妈祖的认知度以及对外宣传还十分不够,妈祖信仰是重要文化遗产,韩国社会应加以容纳和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6.
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经几代的发展,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沿海地区,妈祖拥有着诸多的虔诚信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和2亿多妈祖虔诚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妈祖信仰不仅从福建传播至台湾地区,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1.妈祖信仰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辛勤、责任、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17.
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宗教活动中,妈祖信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的历史脉络切入,运用金石与特刊等文献资料,具体地考察伴随华南移民而跨境分香到新加坡的“妈祖”的信仰形态,如何在当地社会的脉络下经历再建构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显示,受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特征的制约,源自闽粤的妈祖信仰发展出“社群化”的崇拜形态,并承担起凝聚与整合华人移民社群之功能。  相似文献   

18.
章详细分析了广泽尊王信仰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情况,认为由于广泽尊王信仰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传统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作用和影响:(1)寄托对故国家园的深厚感情;(2)弘扬中国传统化;(3)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社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妈祖文化发源于宋朝的福建及周边地区,逐渐发展为妈祖信仰,后来随着华人的足迹演变为流传于世界各地的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并集神话、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信仰与审美为一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千年以来的人们相信妈祖具有福佑万方、有求必应的神力,从而寄托灵魂、祈祷精神慰藉。原始宗教产生的主要心理根源就是"敬畏"。在强大神秘的自然力量面前,人们深感弱小无力,从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