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通过审视体育课程建设内容,认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存在很多问题。指出应把握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中的树立体育价值观和注重体育教学两个问题,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环境创设校园隐性课程,以促进甘肃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王志苏 《体育与科学》1999,20(2):51-53,33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应与这一要求相适应。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过程,因此,应把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要取决于很多方面的条件和努力,例如,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需要的适应性等。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拟就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教材选编等浅谈一些看法。笔者认为,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校间学科重点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注重学校自身学科的特点及环境资源的状况,突出特色,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形成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中小学三代体育课程的历史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自解放以来,体育课程的嬗变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正面临着第三代体育课程的建设.从观念层面、操作层面、物化层面三个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第三代体育课程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究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家规定未被充分落实,研究生体育课程开设比例低;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自身参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师资及设施不足制约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建议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研究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研究生个体需求,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提高利用率,满足研究生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布局、布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建设中,办学条件缺乏,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雷同,专业界限模糊;毕业生供求失衡,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未来,应调整体育本科专业结构,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拓展办学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以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几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现状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了隐性课程基础理论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内涵,探讨了高校中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隐性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普通高校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隐形课程氛围。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体育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体育课程度优势与特点,提出了网络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验阶段等方面,对网络体育课程建设的步骤和网络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唐炼  杨洁 《体育科技》2011,32(2):110-113
舞蹈啦啦操不仅丰富了大学女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大学女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有助于大学女生现代审美意识的加强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还为展示校本文化开辟了又一途径。大学女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开展舞蹈啦啦操课程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以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为切入点,拟定了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规划,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分值分配,建立了课程等级划分和课程建设评价的方法,提出了课程建设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建立完善合理的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旨在为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翟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705-706
体育艺术类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个新的命题。在课程文化建设中,以课程与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为核心,加强课程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体育课程体系结构要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课程学理论对体育课程体系结构要素作分析探讨,认为体育课程体系应包含思维体系、课程建设理论、体育教学模式和课程形式、课程评价理论等结构要素,并对结构要素分别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翟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321-322,310
体育艺术类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个新的命题。在课程文化建设中,以课程与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质量为核心,加强课程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6.
1.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目标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目的是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性,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与评价创新,其中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为主导。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平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课程平台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体育人文社会学已初步形成课程群,课程群…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甄子会  李江 《冰雪运动》2008,30(4):80-8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的健康意识及在中小学积累的冰雪项目的运动技能是其产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关键,对冰雪项目的认识不够是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是畏惧冰雪体育课程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开设冰雪体育课持肯定态度;高校冬季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制约了冰雪体育教学的开展。提出应弘扬冬季体育运动文化,加强冬季体育课程建设,冰雪项目与非冰雪项目课程同时开设,加大冬季体育课程资金的投入等措施改善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提高冬季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对策进行深入剖析。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育人、显隐融合等4个维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特质、价值契合、德育元素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失衡、体育教师思政能力薄弱、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乏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大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打造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提升育人成效;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提高健康素养的根本途径。随着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进展和体育教学效益性生成,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健课程建设,以深化体健课程改革,促进体健课程发展,体现体健课程特色。本文对体健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力图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健课程。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师友》2015,(6):61-62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教学实施应融入不同时期大环境下的中学体育课程之中。随着体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丰富发展以及体育国际化交流水平的提高,适应体育概念也逐渐植入我国体育理论之中。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适应体育概念、领域目标介绍及中学体育课程相关分析,对适应体育教学实施引入中学体育课程进行指导,促进课程中对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研究认为:中学体育课程应引入适应体育教学实施,促成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体育权利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