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员、然而,由于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加上身体不好,以及反"围剿"战争最终失败,因此,长期以来毛泽东对第五次友"围剿"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一直被史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熊式辉督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熊式辉在江西的统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以求史学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全国优秀作文选》编辑同志:贵刊2006年第4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人生的标点”的文章,作者是广东省阳江市岗列中学的陈冰。奇怪的是,这篇文章与湖北魏慧娟所作的《人生的标点》一文,几乎完全相同,相似得让人难以置信。魏的文章刊登在2003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新思路作文大全》一书中。两位作者,一个来自广东,一个来自湖北,谁是真作者,谁是“李鬼”?这种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实在令人气愤。现将两篇文章送上,请辨真伪。  相似文献   

4.
说明:一九三一年七月,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调集三十万兵力,随带英、日、德三国军事顾问,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远在闽西的红一方面军三万多人,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绕道千里,避敌主力,集中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方略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年蒋介石为第五次“围剿”制定了一整套新的计划方略,使其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该方略通体散溢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深刻地表现出其反共的不遗余力,是研究三十年代前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以及国共两党战争规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日前,某著名市场评论人士发表文章《为炒新者鸣不平》(以下简称"文章")称:"打新者个个有利可图,而炒新者则无不血本无归,市场表现如此之不公,则很难说是正常的",甚至危言云"把一级市场高市盈率发行当成惩罚二级市场炒新热的对策,甚至说成风险教育之一大创新,简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异端邪说。  相似文献   

7.
8.
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因创造了福尔摩斯这一侦探角色而名留青史,但近日有历史学家却指出,首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连载小说,其实是柯南道尔一位友人的作品,而柯南道尔为掩饰内幕,更不惜把该友人毒死.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共中央实行的是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是符合抗日大方向的,但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处在“左”倾错误统治下,他们对当时形势及阶级关系认识不清,实际上采取的是下层统一战线政策,把许多要求抗日的中间阶层排除在外。不仅丧失了许多与中间阶层合作,壮大统一战线力量的机会,而且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加剧争夺中国,酿成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穷的灾难,客观上又造成革命发展的有利时机。至1930年夏,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四个军,近十万人,在十一个省创建了赣东北、赣南、闽西、左右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东江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有一百二十七个县境,建立起苏维埃政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一词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我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称之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对于193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在新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如下(大象版回避没有表述):  相似文献   

13.
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人们对“风雪夜归人”的“夜归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作者,有的认为是主人,有的认为是主人家的出门人,究竟应怎样理解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语第九册)关于诗中的“夜归人”究竟是谁,有的说是诗人,有的说是房东主人,也有的则认为是房东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全诗,除了一个明显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从远到近的顺序。首句写时间、天色和远景,突出了“宿”的必要性,特别不能忽略诗人求宿的迫切性。次句写了天气和诗人走近“白屋”,越近心情越高兴。第三句“闻犬吠”应是临近主人家柴门时的情景。常识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四月初,国民党二十万“围剿”军,在东西八百里的孤形阵线上,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反革命战略,兵分四路向红一方面军集结地宁都推进。在推进到吉安县富田、宁都县东韶和广昌县一线时,敌人又筑起巩固工事蹲了下来,妄图引诱红军脱离根据地前去攻坚。毛主席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排除了党内逃跑主义、冒险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干扰,决定仍然依靠“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按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颥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几年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参考书》对刘长卿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是这样解释的:“对这首诗的‘夜归人’,人们有不同的理解。除上述把‘夜归人’理解为借宿的人(即作者),把‘归’理解为宾至如归(行人在风雪之夜盼到一个可以投宿的地方,芙蓉山主人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使客人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以外,也有把‘夜归人’的‘人’理解为主人自己,把‘归’理解为回家的。即旅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其实,这两种解释都说不通。  相似文献   

18.
2月1日,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西校区400余名初三学生,携带被褥行李,与学校教工一起分乘10辆大巴,赶赴100公里外的鞍山市汤岗子镇补课。此事被曝光后,沈阳市教育局要求该校立即停止补课,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