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真正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永远向未知挺进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当课前预设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时,教师应该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成为民主、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佛经翻译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质之争"是当代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最早的一次交锋。通过分析佛经翻译史3个阶段"文质之争"发展的情况和结果,进而引出我国当代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经过对比提出归化与异化应该互相结合,协调统一,才能使翻译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田勘 《科技文萃》2004,(12):44-48
2004年2月中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纸批示中说,"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一年一度的“状元秀”由于香港各大学的加盟格外喧嚣。如果说前几年的跨马游街、祭孔立碑之类“秀”的是名,现如今可是真金白银地“秀”钱了。早就知道,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国教育体内封建垃圾毒如鹤顶红,得悉已经与国际接轨的香港各大学如此之迅速地尽数“回归”,把个大学招生搞成促销商战,依然感觉滑稽而悲哀。  相似文献   

10.
当你正在职场上春风得意时,办公室里却半路杀出个“侵略者”,眼看自己精心经营的职场领地就要被他(她)侵犯,你的内心肯定暗叹命运不济。面对这个强手,你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坐以待毙吗?非也。俗话说:“人无完人”嘛。“侵略者”自然也有其弱点,只要你善于把握形势必然有胜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继"公开课"因过多的表演、做"秀"成分遭到"讨伐"之后,关于"推门课"的利弊、存废之争吸引了众多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为此还特设专栏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语境中,"阿本之争"体现了现代性问题的悖论性与复杂性,表征着"现代性的张力"。在电影观上,阿多诺与本雅明有着重大的分歧:前者认为电影是极权的工具,它抑制受众的想象力,有着粗鄙化的商业倾向;后者则认为电影是反抗极权的武器,它打破艺术的贵族化垄断,丰富受众的感知方式。"阿本之争"的背后潜隐着如何认知现代社会与现代艺术的离合关系、如何认清科技的压抑性与诗意性的共生关系以及如何捍卫现代性语境中个体的"完整的自由"等十分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与其纠结于"存与废"的两难选择,还不如将精力更多地花在"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这一更为现实的问题上,坚定地走改革这"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中的"双肩挑"模式是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一种干部任职现象."双肩挑"模式是否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否应该继续存在成为颇有争议的话题.笔者从高等学校中存在的"双肩挑"模式入手,通过分析"双肩挑"模式的利弊,对如何看待"双肩挑"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后,我国思想界各派学说竞起,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进行了四次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  相似文献   

17.
也谈鲁迅的"骂人"及"施鲁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鲁之争》的作者,重提1933年鲁迅与施蛰存关于《庄子》和《文选》的争论,以为鲁迅对施蛰存进行“人格攻击”,致使后者受到“极大的伤害”,还说鲁迅有“骂人的习惯”,“骂,是‘鲁粹’之一”等等。论文驳斥了《施鲁之争》作者的种种观点,并回击了其对鲁迅的轻薄、诋毁与辱骂,认为当年“施鲁之争”这一公案,是关乎“五四”开创的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原则问题,决不是文人之间的“私怨”和毫无意义的“吵架”。  相似文献   

18.
本阐述了魏晋玄学时期“名教”和“自然”的斗争历程。即: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裴“名教不离自然”郭象“名教即是自然”,而终于达成“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人治”与“法治”之争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 ,它始终贯彻于民初的政治生活之中 ,并引发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斗争无一不是这种斗争发展的最高表现 ,从而出现了民初政局动荡不定 ,复辟与反复辟、造法与毁法屡见不鲜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道路拓宽中将许多行道树伐去,而其他一些大城市却开展着一场"引树入城"的运动.从这两个相反的现象着手,运用城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树木对城市不仅有非常强的生态学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提出了在城市发展中要保存树木的观点.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