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人们通常从公正、公平等角度来研究,这是社会伦理基本要求,是一种外生式伦理责任,具有其相应的规定性。但远程教育在发展的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性,是一种内含式的伦理责任,它依附于外生式伦理责任,且不同于外生式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伦理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需要在辨析教育本体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在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教学的过程中,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伦理要求,即建立一个既符合教育伦理的基本准则,同时又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赋予教育多样化选择与创造的同时,也给教育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担忧与困扰。"责任伦理"由其理论品格中对行为后果的预设与自省,能够实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对实践行为的"反求诸己"。"自为时空观"作为教育技术对实践行为发生境遇的延展,也是责任伦理效用发挥的向度;"多级交往主体"使责任伦理的行为意志遍布每个教育技术的实践主体;"信息话语"以沟通与对话的形式确保了责任伦理表达存在的有效性;"信任共建"是当下教育情景中责任伦理建构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信念伦理一直占据着教育伦理的核心位置,以"好心主义"为典型表征,但是"好心主义"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其有效指导教育行为的功能。现代教育行为的伦理依据需要以"责任伦理"来补充和更新。责任伦理综合了主体对行动的责任感及对行为过程和后果的责任承担,同时责任伦理是行为者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教育者超越单纯信念而结合教育实际,采取更加成熟行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责任教育缺乏为后果负责的"责任伦理"精神,促进学生承担后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成为责任教育改进的一种方向。为全面了解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研究者根据教育实际与责任发生原理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获取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中学生自评结果显示责任伦理水平整体较高,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随年级逐渐增长,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但初中生、高中生和教师之间在学生责任心水平、责任教育方式选择和形成途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责任伦理七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0.9之间,中学生责任承担呈现出明显的"个人利益倾向",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国家与社会和集体的承担意识增强。3.对"未来"责任的认知水平随中学生面临的阶段性升学压力变化而变化。4.初二年级是进行责任伦理教育的敏感期,应增加较为具体的、具有外力约束的和具有实践性质的责任伦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7.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要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教育责任的落实要通过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关系伦理的视角审视群我关系和人我关系。所以,校园伦理包括相互融通的两大结构,即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团体伦理所体现的是共同体的责任及其实现问题,关系伦理则是所有伦理必然涉及的人与人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校园伦理首先关注的是教育责任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教育意义重大.针对大学生进行责任伦理的教育要着眼于不同层面的关注.文章从重建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全新育人环境;实践中注重整合中外责任伦理资源,加强道德认知教育;制定责任伦理教育的中长期规划,搭建责任伦理教育体系;探索教学做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创设责任伦理教育评价新机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树立全人教育新理念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应当使教师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的良好意愿和信念。这是责任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信念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最根本的区别,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差异。分析了传统师德教育特征及其局限,指出了在责任承担基础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该实现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责任伦理不仅强调行为动机的善性,而且强调行为结果的善性,对青少年进行强调信念和结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是未来责任教育改进的可能向度。责任伦理的原始模型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庭维度是责任伦理教育的重要维度。数据分析显示:尽管中学生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最高,远超过其他维度,但现实中中学生仍以学业为重、很少履行家庭责任,家长也很少给予中学生践行家庭责任的机会;随着年级递增,中学生家庭责任水平逐级升高;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中学生责任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力量在其责任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递增。未来要引领家庭在培育青少年责任方面履行基本责任,为中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责任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效能;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青少年责任伦理发展,这些都是提升中学生家庭责任伦理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诸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亟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责任伦理就是要求责任主体对自我之外的他者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出现了家庭教育引导方向不清和高校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激发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驱力、培育责任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弘扬传统伦理的文化精髓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3.
自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教育一直都是国家需要承担的一种公共责任。至近现代,国家是否应当承担教育责任、在多大程度上承担教育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教育责任,成为富有争议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肩负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但对个体的伦理教化责任却不断式微。尽管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在逐渐减弱,但国家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依然应当是其基本的教育责任。就教育来说,不丧失对国家共同体的道德想象,并以此来塑造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就国家而言,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之责应建立在追求民主和社会正义的价值之上,这是现代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道德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伦理者,人与人(或事、物)之间的道德准则也.对人(或事、物)做好了该做的,就是尽到了伦理责任,反之,就是没有尽到伦理责任.引言之,教育学研究如果是努力把该做的研究做好,就是尽到了其伦理责任,否则就是没有尽到其伦理责任. 众所周知,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5.
从四个方面对落实科技人员伦理责任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一是加强科技伦理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科技人员的伦理素养;二是加强立法与法律监督;三是建立科技活动与伦理研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四是建立伦理审查制度,确保科技人员伦理责任的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16.
对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和特点进行伦理分析,围绕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伦理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教育行政决策伦理困境问题,有赖于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与和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特殊责任;要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决策"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和底线公平伦理观;构建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准则,对决策活动进行道德审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成为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应采取弱势强补、逆境决策策略,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底线约束",防止社会发展的断裂;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国家责任,形成合理的教育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伦理要使其所涵涉的主题、诉求和旨趣打上时代性烙印与获致当代性标识,实现自身在当代的重构,应该以对话与责任为基本向度。具体言之,一是在对话向度中实现自身从依凭权力机制自上而下的教育伦理立法转向社会主体民主化的教育伦理建构,从教育专家的伦理独白转向公众与教育专家的平等对话,从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人伦结构转向教育者与受教者和谐互动的教育伦常秩序;二是在责任向度中实现自身从自为性责任主体转向为他性责任主体,从成材之教的责任承担转向成人之育的责任承诺,从学术责任的应答转向社会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普通大学的教育目标,也是远程教育的教育目标。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应当是教育的开放性,即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主体性培养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在远程教育中应当是互动的;远程教育的开放性与远程教育对主体性的培养在目标上比普通大学更具有共同指向性。主体性培养应渗透在教学管理、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等多层面上。远程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担负重要的引导责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阶层化现象,业已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型塑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涉及教师专业信念、教师责任、教师公正等方面;有待通过合理规范教师专业伦理、倡导对话式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途径推动教师专业伦理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责任伦理兼顾行为动机、行为结果的善性,可有效指导传统伦理学更好地走向生活和实践,因而责任伦理培养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教育实践领域存在一种对学业成绩拔尖学生(以下简称“拔尖生”)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虽然成绩优异,但责任伦理水平令人担忧。出于对这种刻板印象的质疑,课题组选择上海市一所具有多年资优生培养经验的初级中学进行个案研究,使用《中学生责任伦理量表》对比拔尖生与普通生,讨论了拔尖生的责任伦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拔尖生各维度责任伦理水平普遍优胜于普通学生,尤其在未来责任、群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优势更为鲜明;(2)影响拔尖生群体责任伦理水平、社会责任伦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他人责任伦理水平、自我责任伦理水平、班级同学该维度的责任伦理水平、父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期待;(3)影响拔尖生未来责任伦理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对他人责任伦理水平、自我责任伦理水平、自我教育期望、班级内学生未来责任伦理水平;(4)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会显著降低未来责任伦理水平,性别、年级、父母学历等控制变量对拔尖生责任伦理影响不显著。今后,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应重新认识拔尖生这一群体特征,改变对其的刻板印象,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