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
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断实录教师让学生找出"伯父"所说的话,并圈出"摸着胡子"、"笑了笑"等词句。师:"摸着胡子"说明什么?生:说明"伯父"年纪比较大。师:(板书"摸")那么,"笑了笑"说明什么?生:说明伯父说话时态度很和蔼。师:(板书"笑")"伯父"批评教育"我"时,没有训斥,反而态度很和蔼,这生动地表现了"伯父"的长者风度。去掉"摸"、"笑"等描写性词语,还有这种表达效果吗?生:(齐声)没有。师:(出示教学灯片)这儿有一句人物语言,请同学们模仿上面的句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出"王老师"说话时的动作与态度。灯片上的…  相似文献   

3.
【情景再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师:预习了课,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1:“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生2:万国殡仪馆在哪里? 生3:鲁迅先生说他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吗?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学是教育者依据一定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教育环境,并帮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下,形成心理共鸣,产生美好而高尚的道德情感,得到人格的完整发展,从而使学生乐学。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教师首先要善于“煽情”,能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用富于激情的教态与语言激发学生情趣,鼓励学生成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绐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第一小节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了如下情境:打出开追悼会的幻灯片,其中有鲁迅先生的遗体,有前来开…  相似文献   

5.
<正>一、简单回顾,明确围读要求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说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近鲁迅先生,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围读会。师:是的。为此我们还做了好多准备,一起来看一看。师:(出示准备课的图片)我们先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两篇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6.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7.
教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囫囵吞枣”什么意思?生:“囫囵吞枣”就是指吃枣不加咀嚼,整个地吞到肚子里。师:对,这是“囫囵吞枣”的原意。那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先找出文中表明“我”读书“囫囵吞枣”的话。生:“我”看《水浒传》,“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生:我明白了,文中“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加分析,不求理解。师生讨论。小结出解词“三部曲”。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种解词方法,它分3步:①说原意;②到文中找句子;③说文意。请大家按这个方法说说“张冠李戴”的…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要讲究照应。照应又称呼应。文章缺乏必要的照应,会显得不严密,不周到,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照应得当,就会使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楚,中心思想突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照应。首先,文章和标题照应。文章开头写了“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立即宕开一笔,写“我”孩提时的认识,“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把鲁迅先生看得很平常。接下去记叙“我”在万国殡仪馆见到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抓预测,从题目猜想感知人物特点师: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走进(指课题)——生:(读)刷子李。师:从题目中预测一下刷子李是干什么的。生:是粉刷墙的。生:是个粉刷匠,能挣钱。师:(出示题目《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刷子李》相比,同样是写人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刷子李》一读题目就知道主人公有拿手行当。  相似文献   

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2.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3.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4.
生: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内容具体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呢?
  生:我觉得把文章写具体的办法很多。
  师:可以按一定顺序描述清楚。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如《高大的皂荚树》)、地点变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事情发展(如《中国石》)、不同类别(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述与分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把事物描述清楚。  相似文献   

15.
付红  李黎 《四川教育》2005,(7):37-39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 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一、先看看:“我”与伯父鲁迅先生的对话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饭,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经验夸夸谈二、对对碰:写好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由对话完成的。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认为写对话要注意什么?生:一个人说的话占一个自然段。师:哪怕只有三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老师主张这样分段,看上去清晰、舒服,眼睛不疲劳。老师改起来也高兴,一高兴就给100分。生:写对话要有提示语。师:什么是提示语?生:就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师:提示语告...  相似文献   

17.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师:对。巴金先生既是杰出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散文家。《灯》就是作者于1942年2月在桂林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象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  相似文献   

19.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