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将结束的一九五二年底,毛主席及时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使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这是一场革命锋芒对着资产阶级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必然遇到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胜利结束。党的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标志着在第一阶段胜利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二阶段,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运动。在中国社会这一飞跃的发展与转变之下,中国社会的各部分、各阶级,都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与转变,逐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大道上,稳步前进与转变。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发展,它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它的实质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地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革命已开始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就是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这三个“并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基本内容的一部分,是举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1953年初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原本是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但是,随着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大批走向公私合营,其结果,使得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1956年底就基本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怎么样来划分我国的过渡时期呢?50年代,理论界的意见比较一致,即认为过渡时期是指的从资本主义礼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过渡时期,则是以毛泽东同志1953年8月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所说的时期为准,那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是,到了6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1962年9月,党的8届10中全会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以后,理论界便把过渡时期说成是从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五六年,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提前完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规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改造了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度,全面地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顺利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这些特色,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规律,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加深对当前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务,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号召"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和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开始.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并不是说在建国以后,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就可以立即在全国一切方面着手施行了.需要一个准备时期:一方面,医治战争创伤,继续完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用革命暴力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了资本主义的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过渡构想,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提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起,全省十万馀教师都先後开始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为了使这一学习有领导地普遍深入地展开,江苏省教育厅曾根据省委指示发出了“关於中小学教师学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向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我们党在1953年所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地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吸收了苏联等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这条总路线的贯彻使我国真正进入了马克思所预言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重点论述了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同中国过渡时期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总路线对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反映基本是准确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当时就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作为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不能反映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来自过渡时期的客观实际。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把握不准,是过渡时期的一个主要失误。  相似文献   

1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后,中宣部制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此为指导,在工人、农民、青年等群体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通过有效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平台,进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促使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迅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理解,助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导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它把建设与改造结合起来,“一体两翼”,把“逐步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策略。它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造“一步到位”的传统观念,相当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样,党为新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既要克服在社会主义历史趋势面前畏葸不前、无所作为的右倾错误;也要防止不顾生产力条件,盲目追求“纯洁的”社会主义的“左”倾错误,从而为“东方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路线”的光辉思想,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冬 《教学与研究》2000,(10):56-61
从 1 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学术界就开始对其进行宣传解释。对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研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 决议 )通过以后才成为热点。1 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趋活跃。二十年来,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研究主要涉及这样一些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过渡时期"的提法;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时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七届二中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主席关於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发展,曾经指示我们说: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後,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论) 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於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蒋匪帮的买办法西斯统治已被推翻,农村中民主主义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就是说反帝反封建的阶段已经胜利的结束。总路线就标志这个革命的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在 1952年底、 1953年初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原本是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但是,随着 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大批走向公私合营,其结果,使得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 1956年底就基本完成了。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推进国家工业化的事业。这也正是 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进行的主要原因。   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求农村提供日益增多的商品粮食,同时要求农村提供日益增多的轻工业原料 (如棉花、蚕丝、甘蔗、茶…  相似文献   

19.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探索,揭示和掌握了这一客观规律,并经过“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斗争,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朝气勃勃的新民主主义中国。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倾注全力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的建设,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条件。随着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国革命又步入了新的台阶——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而“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从一八四○年为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