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尔斯特以解释的清晰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为标准,借鉴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某些结论和方法,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他认为国家政权具有概念自主性和解释自主性并对自主性生成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勾勒.埃尔斯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他忽略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潜力以及人类在道德、制度和社会规范领域的进化能力,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滥用也使他的分析和重构部分地表现为物化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化现P?(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语言学界对转喻现象已有所探讨,但对汉语俗语中转喻现象的认知研究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和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 ICM,并重点提出和讨论了汉语中转喻的三种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镭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07-11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即构建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中国模式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三种现实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国模式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在动态的实践层面失衡现象的表征是国家自主性太强,社会自主性较低。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国家的权威性,提高社会的自主性,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增权,最终形成"强国家、强社会"的现实形态,从而推动中国模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厘清一个时常造成学者误解罗尔斯万民法理论的根本问题:罗尔斯为什么要使用"民族"概念,而不使用一般国际关系理论惯用的"国家"概念?本文认为,罗尔斯并非没有提出"民族"之定义,只不过,他所提出的定义是特殊定义,主要是为了针对其理论而使用的定义(良序民族).论者多半不察,以普遍定义责之于罗尔斯,以致于造成重大误解.此外,本文更认为,罗尔斯的民族定义还可以进一步地发展出一种"国族"概念,作为人类追求永久和平时,应该在政治上达成的共同状态.  相似文献   

5.
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当代西方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自主性学习也越来越引起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我国在"九五"期间就将"自主学习"列为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论全球化对国家自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国内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全球化挑战国家主权的角度来进行讨论。本文认为 ,应该把国家主权与国家自主性区分开来 ,全球化削弱的是国家自主性而非国家主权 ;全球化对国家自主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全球资本市场、国际法、全球通讯、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等全球化因素制约了国家自主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一方面 ,应当坚决捍卫国家的绝对主权 ;另一方面 ,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也要接受国家自主性受到制约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定位     
将文化从其来源、概念、范畴以及发展诸方面重新审视,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类存在的方式,是一种作用于人的现象。文化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学科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文化的研究要通过学科的路径去做。  相似文献   

8.
国家联结人民为一体之主要机制是宗教和政府,宗教作为“铺轨车”所塑造的两者关系,决定国家形态的深层结构。在中国,郡县制政府吸纳孔子文教,形成了文教国家。文教支持政治权力,故政府拥有道德正当性和政治自主性,实现直接统治,构建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沿此历史路径展开的现代国家构建进程,定型于强化版文教国家。在西方,神教贬抑世俗政府,政府缺乏道德正当性与政治自主性,也就缺乏必要的覆盖和穿透力量,故其在古代无法抗衡教会,形成神教统治秩序;进入现代,仍不得不借助神教构建国民,结果形成了自我神圣化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教会转化为社会,社会自我神圣化、抗衡政府权力,结果形成了自由主义国家。以直接统治、国民认同两个尺度衡量,中国式文教国家形态优于西方式民族国家和自由主义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式"(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ICM,并探讨了唐诗<琵琶行>中三种主要的转喻映现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最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概念.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定义民族国家, "遵循着人类学的精神,我主张对民族作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1]这里,安德森以"想象"一词指涉了形成一定群体认同所不可或缺的认知方式与实现过程.同时,安德森又将"想象"、"创造"与"捏造"和"虚假"区别开来,这就进一步论证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个名称指涉的不是什么‘虚假意识'的产物,而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社会事实'."[2]肯定了民族国家的认知方式以及作为心理上的"社会事实"成分,也就为理解民族国家客观实体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