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清政府启动了重建海军的艰难历程,不同于战前力主学习西方,战后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倾向于学习日本,在船舰购造、海军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与日本建立联系,派海军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清朝海军建设中的日本因素,实则是日本在衡量利弊之后,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清实施怀柔政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清朝海军实力虽有所提升,并开始走向近代化,但不仅未能回到清政府甲午战前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反而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海军留英教育是晚清海军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甲午战前的船政留英和甲午战后的海军留英两大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计划续派船政留英生,但未能实施;20世纪初,江南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相继派出了留英学生;特别是随着晚清海军重建计划的展开,以国内海军教育的发展为基础,清季海军留英规模超过了甲午战前,海军留英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求和签约而告终,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甲午战争虽陆海兼有,但却以海战为主,陆战为辅。苦心经营的海军,竟然在这次海战中全军覆没,这给中国近代海军的继续发展以致命的打击,使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刘玉明、戚俊杰先生合著的《甲午风云》一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甲午风云》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编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中的一册。其主要内容由:建立近代海军;中日甲午之战;爱国将士、名垂千古;甲午之败、发人深思;甲午战争与民族精神;历史的见证、生动的教材;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7个部分组成。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创建的一波三折的艰难历程,丁日昌。左宗棠、李鸿章等在北洋海军创…  相似文献   

5.
江南储材学堂是甲午战后兴办的颇有特色的学堂之一。作为一所兼外国语和技术实业性质的综合性学堂,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分级学制的滥觞,在早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该学堂的创办背景、开办情况及历史影响,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而中国近代海军是在民族危机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产生、发展、失败和重建的,它既是中国向着近代化前进的一个具体步骤,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8.
福州船政局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兴衰过程影响着晚清官绅的心态转变。船政初创时期,出现洋务派与守旧势力的论战,多数人还是对船政局抱有希望,船政颇有成效而信心大增。但在外部的冲击下,官绅阶层出现分化,对船政局产生"纠结"心理,甲午战后,又对福州船政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前,湖南向以守旧闭塞闻天下.由于得风气较晚,加上湖南士民思想观念的保守与省署官员才能的平庸等原因,湖南经济近代化的闸门迟迟未能开启.甲午战后,清政府幡然变计,开始推行发展实业的政策,部分湘绅也逐渐由保守向进取蜕变.适逢此时,开明官员陈宝箴受命抚湘.陈宝箴大力倡导西法开矿,着意开办近代工厂,努力改善交通.在以陈宝箴为首的湖南官绅群体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终于步履蹒跚地迈入了经济近代化的门槛.湖南的经济近代化属于典型的依靠政治强力自上而下启动的后发型区域性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中华民族,从而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导致整个国民社会心理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本文拟从国民对西学优势地位的社会认同心理、近代爱国主义意识的强化以及对清政府权威的不信任心理加深等几个方面分析甲午战后中国国民社会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12.
1842年至1894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资本主义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中国具有成功走向近代化的有利因素,但由于封建统治的顽固不化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发展,使私人资本主义逐渐衰落,中国丧失了第一次近代化的机会。第一次近代化机会的丧失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靳志朋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77-80,9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而江南地区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所受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在战争中,旧秩序受到猛烈冲击,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关系剧烈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变化.战后,伴随着区位性的大移民和社会秩序的重构与整合,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行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禁烟史上,清末禁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文化与禁烟运动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清末禁烟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自强精神和善鉴风格,另方面又使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发展;一方面近代烟毒盛行是传统文化教育功能衰退的表现,同时亦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后,清下令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源、振兴实业”的设想而将关内外的许多“商贾辆辏”之地和“形势扼要”之区自主开放,商埠的自主开放,不仅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兴盛,而且推动了商埠城市的繁荣,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对口岸地区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为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谋求近代化的历程。本文拟谈近代化的内涵及近代化的历程,揭示了各个阶段近代化的主要主张及影响。从而证明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现代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自开商埠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清政府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源、振兴实业”的设想而将关内外的许多“商贾辐辏”之地和“形势扼要”之区自主开放.商埠的自主开放,不仅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兴盛,而且推动了商埠城市的繁荣,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对口岸地区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光绪是戊戌变法中站在前台的重要人物。时至今日对光绪的评价各不相同。光绪睁眼看世界,顺应时代潮流,设计近代化的蓝图,堪称中国第一流的改革者。尽管百日维新失败了,但光绪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代化进程延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近代中国民族不独立。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环境;二是近代中国清政府不是近代化的政府,其核心人物也不是近代化的人物或集团。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最杰出的法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以清末修律为契机,对中国法律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他潜心研究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舍弃当时在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法,以日本为跳板,采择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使中国法制迈向了近代化的轨道。这一改革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清末的法律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法律落后的现状,而且决定了中国此后法律发展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