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塞尔、科里、科恩等人针对虚构话语是否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解释虚构话语的言语行为时各自存在的一些缺陷,并运用奥斯汀和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划分,批驳了否定虚构话语是言语行为的观点,同时试图对虚构话语是何种言语行为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相似文献   

7.
高晓华 《考试周刊》2015,(29):129-130
<正>一、问题分析(一)为什么"开展社会调查"会成为教学关键问题?社会调查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的这一观点对历史与社会教学尤为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书本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之中,而社会调查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8.
"细节"一词,<辞海>的解释是:"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的行为."然而,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而繁复的细节构成的,看似细小琐碎、"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具有形象、生动、易接受、难遗忘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历史解释的过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1]据此可知,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基于史料,描述历史、解释历史,从而理解历史。历史本身是死的,但却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0):131-132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要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说明,就需要学生广泛研读史料、用理性思维方法才能准确得到客观正确的历史解释。本文主要探讨在历史解释视域下,通过补充历史材料,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学好历史呢?情境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境,给学生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探求历史规律.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解释是现代西方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著作,就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西方史学理论界共同认为,在历史认识领域,解释是无所不在的,但是,各派对解释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历史的解释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为了从总体上了解各派对历史解释的看法,可以最低限度地概括为三种类型: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的真正解释或圆满解释在于,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许多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站在历料占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解释中形成正确历史观点,生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逻辑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关键。历史解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高度模式化;学生缺乏自主养成历史解释能力的动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关键就在于赋予学生历史解释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生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观点。  相似文献   

15.
亨普尔指出解释有实用方面和非实用的方面 ,笔者认为实用方面的特征在于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性 ,并以此为依据给生物学的多种解释形式做出了说明 ,进而指出生物学解释多样性是有其合理依据的 ,是由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特征决定的。对生物学解释作所谓的“还原” ,是不合时宜的 ,也是不符合生物学发展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赵绪昌 《教学月刊》2016,(Z1):27-31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引导."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里,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因而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现代汉语词典》中与教学语境更为贴切的解释是"指引;诱导"."引"的含义是指引,指引须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但指引可能只是提醒或提示;"导"的含义是诱导,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显然,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对“学校”作何种理解。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是不是唯一的定义?海德格尔说:“关于某物是什么的问题总是多义的。”其原因恐怕在于事物属性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有一种属性也许就有一种表象,而每个人又都会有自己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