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素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集结体。而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上课不备课的现象不足为怪,更有甚者是备课过程中不渎教材,不看教师用书,不理解单元目标,不揣摩课后习题的用意,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或上网直接下载不加任何修改的资料,我认为这些都是典型的不懂教材。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必须揣摩作者、编者和教者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呢?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做两件事——理解和设计.理解什么呢?理解学科、理解课程、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很看重教材的作用,但头脑里不应该单纯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前提是理解学科和理解课程,在此基础上方可认识教材是怎样展开学科知识及其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以及是怎样落实课程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改已经搞了多年,课堂教学中的“少、慢、差、费”依然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备课这一角度,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备课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对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是绝对上不好课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怨说,自己确实做了认真的准备,可是教学效果依然不好,对此他们感到茫然。我觉得这些教师对备课含义的理解片面、偏狭是其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备课只是简单地依据教参理解教材。其实不然,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教学的要  相似文献   

4.
1.改变传统的备课方法。传统的备课方法一般只从教材和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出发,很少考虑或不考虑教育的对象。我认为,备课时要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特别是要考虑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备课实效才能为高效课堂铺好路基提高备课实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书写教案的精力要少花.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先吃透教材,而不急于动笔,总是先思考从哪里着手讲、怎么讲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搭建什么样的教学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理解课文.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物化备课教案,而是拿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6.
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针对当前由于备课存在的问题而使课堂教学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提问频繁但效度不高、学生参与程度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随意处理教材等现象.笔者认为提高备课效率的途径应是: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基于课程知识备课,确保备课的有效性;研制开发有效的备课大纲,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依据备课大纲,完成备课的各个环节,确保备课过程的完整性;改变备课形式,实行二次备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备课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备课中努力做到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设计,确保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全面提高备课效度.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以前我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备课就是抄教案。备课时根本不去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不去仔细阅读《教师参考用书》,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什么地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这些问题都不去认真考虑、仔细琢磨,为了应付检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果,记录着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的理解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重新梳理加工和重新“编码”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0.
孙明宝 《甘肃教育》2001,(12):28-28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将自己在某一节课的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思路,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口述出来的过程。说课不是对备课过程的简单复述,而是教师对备课过程理性上的再认识,是对备课的深入探讨,是备课的升华。通过说课,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说说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一说教材分析要从教材的整体出发,认真细致地分析教材,说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  相似文献   

11.
备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书写教案.它是教师进行学情调研和学情分析、理解<课标>、细读并品味教材文本,依据教学信息及经验,梳理教学思路,预设教学流程,合理规划作业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准备过程.做实备课过程,使备课过程成为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岗位研修和专业成长的助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依据。备课就是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确定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经过处理、加工、变换成易于输出、便于学生接受的信息和程序。那么数学课怎样设计才是科学的呢?笔者认为,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引导思考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讲解的过程,单独交待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将静态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的源泉.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只有准确地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学习价值,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备好课就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钻研教材应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第一条途径———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教材是编者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特点精心编写的。只有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了解编排的体系和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教师钻研教材时应当注意:1.浏览初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2.深究细研,整体把握一节教材;3.要纵观全册,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以编者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材既是教师备课、执教的材料,又是小学生学习、复习的主要依据.钻研教材,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钻研小学数学教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质量源于备课质量,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效备课.而不少教师把备课理解成照看教参、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写教案,备课不具有实用性.“三次备课”模式其实就是教案的预设、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这种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师备课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为什么要备课呢?其目的是什么?备课就是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从事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来之不易。优秀教师的成就,是长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有效教学实践的前提.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方面加强备课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深研而厚发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对教材的深层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深研教材,才能有效预设,厚发于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认为深研教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读教材本身,即需要把课时教学内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中去研读,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二是换位思考.揣摩学生思维的路径,在学生已学知识和思维路径的基础上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实践发现,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因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可以避免“教教材”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网络,微观上重点突破各知识点的教学.最后,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能力,从而能驾驭教材,从容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