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教育多元化的体现,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构建旅游管理专业"3+4"应用型本科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进行评价,剖析旅游管理专业"3+4"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吉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3+4"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不科学的问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也遭遇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缺少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等现实困难,因此需要从长远考虑,系统规划,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开发、整合校内师资力量;二是学校进行统筹规划,为教师走进企业牵线搭桥;三是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适度下放认定权限;四是对教师的实践活动实施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计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内容组织三个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现有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综述,发现其在三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难"现象。"两难"困境的产生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二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定位尚存在分歧;三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政策仍有不明确之处。为解决"两难"问题,未来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除了要加强本身的专业定向课程定位研究和社会取向课程理论研究之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之相关的内涵特征研究和发展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盛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以校企合作为坚实依托,加强师资团队、专业建设和课程定位、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这三方面的改革,增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共同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将幼教师资培养逐步纳入到高校层面来开展,部分本科高校承担了幼教师资培养工作。相关高校在幼教师资的本科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定位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培养目标认知不足而难以收到良好成效的问题,故而离一线幼教机构的要求尚存在不小差距。由于幼教师资大规模本科培养历史不长、培养经验缺乏、课程设置比较繁杂,难以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素养;评价标准比较单一,难以有效发挥幼教师资培养的导向功能,因此现行培养模式成效不足,应当改革:一是落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培养目标中的关键问题;二是努力推行幼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三是切实完善幼教师资培养计划,从而确保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科院校在办学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以及"技能型"的分类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深入发展与完善,但地方本科院校在实际的应用型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向"研究型"大学看齐的错误发展倾向,这具体表现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在应用型人才的招生、培养以及评价三个方面,以至于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出现职业性向的不确定和应用型能力培养的不足以及社会评价维度的缺失等问题,从而对于基础教育之中教师专业信念的确立和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将高职教育"课证融合"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适度导入到高校本科教育的动因和认识误区,分析了其可能遇到的证书泛滥、师资匮乏、实训效果差、考证功利倾向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精选证书、培养师资、加强实训和正确引导等建议,以期拓展思路、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本科教育是依托学科的专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同样是依托应用型学科(即学科中应用于实践的学术分支)的专业教育。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建设以学科发展为依托。应用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决定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科院校办高职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同济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实施"依托母体,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其内涵是发挥本科院校的优势,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实施"依托母体,相对独立"的办学模式,要正确处理好师资、管理、不同教育类别及与相关机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不科学的问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也遭遇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缺少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等现实困难,因此需要从长远考虑,系统规划,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开发、整合校内师资力量;二是学校进行统筹规划,为教师走进企业牵线搭桥;三是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适度下放认定权限;四是对教师的实践活动实施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1.
在对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上的普通高中大致可分为三类:省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一般高中;你即将报考的大学可分为四类: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高职专科.各类大学之间的区别不外乎两点,一是教学设施,二是师资力量.近年来,各地政府都看清了高校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竞相跑马圈地,投巨资建设的大学城纷纷拔地而起.可以说,许多地方的高校单从外表来看,已经分不出孰优孰劣,所以师资力量就成了衡量一所高校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难怪高校之间现在到处都流行这么一句格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语).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体育专业的学科与术科课程问题的讨论;二、"专才"向"通才"的转变;三、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就业等问题进一步提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首先应该立足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同时,凸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构建学院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在来自教育界本身、旅游人才市场、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形势的挑战面前,必须大力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大教改力度,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旅游本科教育挑战和机遇同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培养市场热门人才之一的专业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选择了设置旅游或相关专业。然而,置于工商管理大学科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旅游本科教育可谓困境重重,表现在:招生每况愈下,师资力量单薄,培养目标落空,培养计划老套,实训设施缺乏,校企合作浅显,等等。要想走出这种困境,独立学院有必要对其旅游本科教育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而职业本科定位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把高职教育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高职教育的定位还存在问题,一是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科学型倾向,表现为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删减和压缩;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无特色无个性,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三是盲目追求“专升本”升学率的倾向。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可采取以下对策: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树立现代高职教育新理念高职教育战线要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改革开放深化的必然结果。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主要把握住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优化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提高高等教育师资国际化水平与培养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三是国际化背景下深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旅游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学习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经验,加快高校旅游本科教育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因此,应明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联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采用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模式、以任务引导型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建设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团队,构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高职教育存在三大尴尬问题:一是高职教育到底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二是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何不同;三是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区分度在哪里.文章认为,我国未来高职教育将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升格为应用本科或高职本科教育;二是继续办好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三是降格为中等职业教育.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的是防止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忽视和削弱本科教育。目前,一流本科教育及其标准都面临着政策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冲突。就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践而言,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调整问题,二是本科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问题,三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