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2.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双璧"之一,其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性也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汉代家庭教育的角度,通过焦、刘所受家庭教育差异性的分析,对<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姓名:刘兰芝 籍贯:安徽庐江 相貌:指如葱根,口如含朱丹 家庭关系:夫家的丈夫焦仲卿、婆婆焦母及小姑,娘家有母亲和兄长 出场篇目:人教版必修II教材中<孔雀东南飞>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战争"形式: <木兰辞>表面上看是保家卫国的一场正义战争,实际上更像是女权主义者对男权社会的一场挑战; <孔雀东南飞>俨然就是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婆媳大战,但在这背后是专制思想与自由意识的生死决斗.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本文分析了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必然性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反映,也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相似文献   

5.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看出,<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故事悲剧的叙述,折射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家长制与向往自由爱情.这种主题解读主要受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解题"的影响:"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加以赞扬;同时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描绘和歌颂."其实,文本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朱先生的阐释对文本主题牢牢固定.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全诗一千七百余字,有两处出现"东南"二字.一处在诗的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处在第32节,焦仲卿听到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后,"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次"东南",一在卷首,一在篇末,前后呼应.孔雀为何"东南"飞?焦仲卿为何自缢"东南"枝?本文仅就个人理解提出拙见,愿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叙述的是汉代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当时人们出于同情,把他们的悲剧编成故事诗传诵。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润色,这首诗在将近三百年后才被写定。本诗最早见于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此诗,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习惯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根据本诗题目的演变,可以确定诗中的第一主人公为焦仲卿妻———刘兰芝,第二主人公是焦仲卿。作者以极工细的笔触来描绘刘兰芝。兰芝一出场是向焦仲卿…  相似文献   

8.
<正>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让人遐想歆羡,更令人扼腕叹息。掩卷之后,我们总免不了思考:悲剧的根源在何处?笔者以为,在一个男权社会之中,身为家中独子且是唯一男丁的焦仲卿背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本文主要从焦仲卿的部分行为和言语过失进行文本分析,试图证实这一猜测。一、焦仲卿的行为之过1.过之一:操劳公务,冷落爱妻我们不否认爱情可以跨越时空,但也应承认,俗世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按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描写了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突出表现,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从多方面强化,又以此的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课堂语言上:追求优雅,摒弃庸俗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焦仲卿作为一个一般的府吏,居然把刘兰芝搞到了手。"话一出口,学生们有的发出嘘声,有的露出诡谲的笑,表情各异。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下注释说: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后人为何要以“孔雀东南飞”为题,而不用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呢?为何“孔雀东南飞”这个标题好?以此为话题,町以带动全篇教学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17.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18.
<正>悲剧之所以叫做悲剧,就是因其对美的毁灭,就是指主体受到苦难、毁灭后所迸发的一种意志。悲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避免和不幸,这也正是吸引人的地方。在《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正是《孔雀东南飞》的成功之处。文章讲述的是这对年轻、纯洁、善良的男女为爱情而死亡的故事。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孔雀东南飞》的内容都是典型的悲剧,且体现出了悲剧的美感,以此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被永远的流传。  相似文献   

19.
曾蓉 《考试》2007,(10)
一、《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  相似文献   

20.
祝宗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120-121,137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不是反封建礼教,而是对践踏礼教者的嘲讽与批判,对恪守礼教者的赞美与歌颂.它为礼崩乐坏导致人伦变异而哀挽,也为自觉维护礼教的行为而钦叹.因此,<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封建礼教的挽歌与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