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并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的课堂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和谐课堂的"源头活水"就是教师对学生满含爱意。  相似文献   

2.
亓书海 《现代教育》2011,(Z1):51-52
创建和谐课堂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判断一个课堂是否为和谐课堂,需要一些比较具体的判断标准。在和谐课堂里,师生应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两者互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要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念,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尊重与理解教师,使师生的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融洽的宿舍同学间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不成熟、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缺乏又加上个体差异等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应从学校和学生个人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的和谐包括方方面面,如各类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文化与氛围的和谐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校园众多人际方面的关系中,有三对关系或者矛盾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在这三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别为教师、干部、机关.因此,建设和谐校园,这三者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具体来说,改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根本是教师要确立育人意识,改善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出路是干部要确立"公仆"意识,改善机关与基层关系的关键是机关要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6.
愉快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愉快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愉悦1.师生之情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它的基础是师生的相互信赖。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只有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内因发生变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2.同学之情同学之情体现在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生,高中学习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教师、同学、父母的关系尤为重要。一、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不愿意与老师倾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个别教师仍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愿放下架子,对待学生不平等,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还有部分教师在管理、教育、沟通上缺乏艺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8.
<正>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交互活动而产生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系极大。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就不应该仅是单一的教和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动状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理解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的看法是: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2.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  相似文献   

9.
传统英语教学因只注重语言智能,从而使得那些语言智能欠佳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及信心,对授课教师及语言智能占优势的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导致英语课堂的不和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可满足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对融洽师生、同学关系,促进英语课堂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认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需要从师生关系、育人环境、人文精神教育、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等角度,"以人为本"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不仅展示了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呈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与父母的冲突,与教师关系的偶尔不和谐,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创建和谐校园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校诸场域中的人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和应在的位置,并与他人形成共生互动的关系,从而使学校的各子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最终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创建和谐校园,基点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学校一切工作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校发展为保障,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互依互助、持续和谐的发展.和谐是学校管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爱岗敬业的基本内涵就是人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教师爱岗敬业是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教师敬业的具体表现.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处理好教师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素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关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与传统理念和主流话语中的"三因素说"大相迥异的"两因素"说在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因素"说把实在论和价值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淆起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做法不可取,应当在肯定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同样地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寻求双方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把握好教师主导的"度",是建立"双主"和谐关系的关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导"得恰到好处,又要充分突显学生主体的地位,达到"导、演"的和谐统一.文章阐述了教学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爱好是"导"之首,设计启发性课堂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初中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相处,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师生交往顺畅,则师生关系和谐;反之,师生交往堵塞,则师生关系紧张.为了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在教育教学上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诚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影响班级不和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家庭的不和谐,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将此带入学校,极易导致与教师、同学的冲突,学生会固执而为之;师生的不和谐、师生情感的不认同,容易损伤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会轻率而为之;干群的不和谐,学生便会不听约束,任性而为之:同学的不和谐,班级内部拉帮结派,四分五裂,自然会对立而为之。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头疼的主要问题.学生不乐于积极参与课堂,主要有学生身体、智力、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有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习目标不合理,学习方法不科学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教师设计课堂学习不符合学生需要,评价制度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材、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分层式教学、学习反馈评价相结合等策略来改变学生不参与课堂学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亚静 《学周刊C版》2013,(21):102-10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线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的最佳境界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就必然能在传统教学程式上有所突破。为了理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