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明清戏剧理论的发展,与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取大致相同的步调,即明初仍然萧条,到明中叶开始兴起,后又产生了徐渭、汤显祖和沈璟的戏曲理论.到了明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王骥德、吕天成,以及臧懋循、冯梦龙的戏曲理论.清代戏曲理论是对明代戏曲理论的继承和深化.这一时期,戏曲、戏剧著述种类繁多,专著、专论有丁耀亢的《啸台偶著词引》、李渔的《闲情偶记.词曲部》(又名《李笠翁曲话》);评点有金圣叹评《西厢记》、毛声山评《琵琶记》;序跋有洪升的《长生殿自序、例言》、孔尚任的《桃花扇小引、小识、凡例》;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时代戏曲家李斗的戏剧述是研究18世纪戏剧化的重要资料,本就李斗其人及戏曲创作、《扬州画舫录》戏曲实录的内容与价值、李斗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在充分肯定史料价值的同时,又着重抉发了李斗对表演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成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校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冯俊杰教授撰著的《戏剧与考古》一书已于2002年1月由文化艺术 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冯俊杰教授集多年田野调查之所得完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共计32万字 ,分引论、神庙考古报告、神庙舞楼的创建和普及、神庙剧场的改革与完善、碑刻与戏曲、 神庙戏曲碑刻考、神庙祭礼与戏曲民俗等八章,含有珍贵的文物图片100张,完整碑文73通 。书中多数章节已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以及韩国《中国戏曲》、台 湾《民俗曲艺》等学刊上发表,本书考述和立论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可能地弥补了以 往戏曲学家不太懂文…  相似文献   

6.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是清朝初年著名的戏曲活动家,理论家。他的《闲情偶记》是当时关于戏曲最完整的论著,他的戏曲代作《风筝误》则集中体现了他“无奇不传”和强调喜剧性的戏剧观,这种戏剧观对清初的戏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李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不仅以曲家名而且小说亦佳。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十二楼》。此书顺治年间便有刊本,题为《觉世名言第一种》,正文前之书名下,写着又名《十二楼》。据《纳川丛话》记载说:“笠翁有平话小说《十二楼》,仿《今古奇观》体例,书甚佳,可与《十种曲》参观。”可见清时对这部书很重视。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解放以后,我们便对他的戏曲理论颇为重视,近几年来研究李渔戏曲理论的人更多起来,无疑的李渔这样一位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戏剧史上均应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对李渔小说研究也是必要的了。要评价李渔的小说,首先便是《十二楼》,可惜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它,这里略做评议,以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闲情偶寄》一书带有李渔对艺术实践的总结。李渔将毕生的戏曲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结果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曲话"这一章节之中。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充分表达了他对戏曲的写剧和编剧、演剧理论的见解。在当下的戏剧环境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剧本。  相似文献   

9.
孙书磊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戏剧研究,曾经出版专著《中国古代历史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和《明末清初戏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发表论文百馀篇。现主要研究孤本古典戏曲文献,即将出版《南京图书馆藏孤本戏曲丛考》(中华书局2010年年底前出版)。  相似文献   

10.
卢前的《中国戏剧概论》是我国戏曲研究史上一部较早的著作,在戏曲研究史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清晰地勾勒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以文化进化的眼光,从观众的心理来看待中国戏剧的发展;摒弃文人偏见,以宽容的心态将地方戏"花部"纳入了学术视野;关注到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对一些有关戏曲的学术概念作了辨析,推进了人们对戏曲的认识。当然,作为一部初创时期的著作,它也有一些不足:述多论少,有罗列名单、堆砌资料之嫌,一些章节缺乏新见;作为一部戏剧通史,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书中有少数错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零散戏曲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戏剧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优伶史的研究迄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陈金雀传》记录了陈金雀这位晚清京师演员的概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的戏曲观和审美观,对研究中国近代戏曲活动和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扬州画舫录》在中国戏剧史研究中是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卷五对清代乾隆时期扬州盛行的“花部”戏曲演出的客观记叙,形象展现了“花雅争胜”,各种地方戏剧勃兴不可阻遏的历史趋势。书中也突出记录一些名演员和戏曲表演家的范例,揭示了中国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它还记载班社师承关系、声腔剧、种流变、梨园脚色体制等有关戏剧的情况,其“场面”、“行头”的资料弥足珍贵。《扬州画舫录》提供的演剧艺术实录,标志着清中期戏剧学领域内最早的一部分新收获、新成就,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研究与研究的艺术──《教学艺术论》及其研究简评宋琨度,杨连瑞李如密副教授的新著《教学艺术论》(以下简称《论》)是山东教育出版社设立的教师出版基金入选图书之一。出版后颇受好评,被认为是教学艺术领域的一部力作,一件精品。这部30余万言的专著,读来朴...  相似文献   

14.
《霓裳艳》传奇是我国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许之衡现存唯一一部传奇剧本,其戏剧结构、语言特色、审美追求等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观,对当时及后世词曲学和戏剧学研究产生有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国华 《红领巾》2004,(2):28-33
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又是一位剧本创作的实践家.他对戏曲艺术的特征--群众性、综合性和演出艺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李渔的戏曲理论超越前人,取得多方面、系统化成果的重要前提是他对观众的熟悉,重视对观众的研究.李渔的娱乐观众的戏曲创作与他对观众心理的研究也是分不开的.李渔的戏曲理论在观众的作用、观众的组成、观众的心理等方面体现了明确的观众意识和对观众学方面的许多见解,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观众学,从而打破了我国戏剧理论研究传统视野的束缚,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使我国戏剧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现存的中国古代戏楼主要有三种类型:神庙戏楼、宫廷戏楼、戏园子。其中最古老、最普遍的是与民间祭祀活动(祭、礼、乐、舞、戏)相联系的表演场所——以神庙戏楼为标志。它伴随戏曲由乐舞百戏走向成熟,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后,至今犹有大量遗存,有的依然在使用。作为戏曲的载体,神庙戏楼的形制和演艺习俗直接反映着传统戏曲的文化特征及艺术特征,或可称之为“神庙剧场”。在相关的研究型专著中,山西师范大学车文明教授的《中国神庙剧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颇有深度。这是他继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的《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后,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又一部有深度、有价值的力作。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山西师范大学出现了一个以戏曲文物为研究中心的学者群体,包括黄竹三教授、冯俊杰教授、窦楷教授、张守中教授、杨太康教授等。他们在收集、整理、研究山西地区戏曲文物的同时,建立了戏曲文物研究所,创办了《中华戏曲》刊物。山西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中华戏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典戏剧及戏曲历经金元明清,上溯先秦汉唐,曾经活跃于这块中原沃土。其遗物、遗文、遗迹、遗俗在山西大量存在,可以说是戏曲艺术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学者群正是立足于此,从戏曲文物拓展到以山西为代表的中原赛社习俗及社火戏剧研究。无论戏曲文物,还是赛社演剧,都是当今戏曲史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与山西师范大学的这批同仁自筹备戏曲文物研究所起,就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学术交往。20多年来,其重要的学术项目我大多参与过,对这批创业者的学术步伐、学术途径、学术成就比较熟悉。他们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发现,由点到面,扎实求证,寻找规律。无论论文、著作,都讲究资料准确,言必有据,学术含量高,不同于那些资料有限、主观臆测、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滔滔宏论。近年来,其它代表性的论著还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文物研究散论》(黄竹三)、《戏剧与考古》(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冯俊杰等)、《六十种曲评注》(黄竹三、冯俊杰主编)、《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李强)等。这些成果加上30多辑《中华戏曲》所刊发的大量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使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在戏曲史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徐Fen的《欲海狂潮》戏曲文本与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的戏剧文本的关系比较,分析和总结徐Fen对外来戏剧审视、借用和转化的具体过程,以及她对戏曲主体性的把握,探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中借用、借鉴、转化和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体系新构———《教学艺术论》评介李保强山东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李如密先生孜孜求索十载而撰写成功的力作《教学艺术论》。这部书的面世,无论对优化教学艺术理论,抑或对深化教学艺术实践,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该书的最大成功和突出贡献在于,它为...  相似文献   

19.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 ,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 ,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 ,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 ,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 ,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 ,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界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系统而学理化的学术专著,它不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文艺理论概念、命题做出了有力回应,而且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发挥。《新艺术论》对外来理论兼容改造、同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这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上的筚路蓝缕之作,也是外来理论本土化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