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提问要注意人情味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感情投入的。最能打动人心的莫先乎于情感。在向被采访者的提问中注意人情昧,即注意人之常情、人心、世情、情面、情谊等,能使人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融洽、升华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1980年8月21日,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见到邓小平时,首先是用人之常情从向邓小平祝贺生日开始的。法拉奇:“明天是您的生日!”(8月22日)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法:“不错,邓小平先  相似文献   

2.
写完《关于新闻侵权纠纷(上)》,正要按计划写下篇,北京传来了一件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于9月15日起施行。这是继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之后,有关名誉权案件的又一件重要司法解释,主要内容还是同新闻活动有关。这件司法解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进一步划清正当的新闻报道和名誉侵权的界限,有利于保护新闻报道的正常进行,从而充实发展了我国年轻的新闻侵权法。我决定改变我的原有计划,在下篇介绍《解释》中有关新闻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精选材料,展示细节为人作传,不论是全传、小传、或是评传,都要求全面反映人物生平事迹。写人物新闻却必须弃这种“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模式,只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和风貌的突出事实。人物新闻对人物传记而言,可谓“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这是人物新闻对选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在社会新闻的视阈,微电影常常被演艺圈的边缘人物所利用,很可悲地被这些人拿来说事,进不了院线就微一把,这特别需要人们警惕。请看这样的社会新闻:之一:最近陈冠希在上海出席活动时宣布今年将是他的复出年,下半年将会开拍电影,目前正在挑选剧本,而日前记者目击到陈冠希已经拍上了"电影",而他复出后扮演的第一个角色竟是"新郎官"。记者获悉陈冠希当时正在北京拍摄一部"微电影",这可以说是他将要复出大银幕的"试水之作"。  相似文献   

5.
(二)在新闻中,增强事实生动性的修辞方式是很多的。常用的至少有以下几种:比喻、比拟、借代、转换、对比、映衬、摹绘等等。下面,着重对其中的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方式的特征、修辞效果以及在新闻中运用的要求作些说明。一、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喻体)来描写、说明所要表现的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些畅销报刊往往为它刊登的文章被别的报刊随意转载而愤愤不平:文章是我们组织编发的,你怎么轻轻巧巧的就拿去了?有的报刊发表声明:本报(刊)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这种声明并无法律效力。有家报纸想了一个办法:与自己的记者签订协议,取得他们作品的代管权,然后刊登受权声明:这些记者的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摘编,据说算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枫是北京的一位歌手。1996年5月10日,他接到一个湖北某电台主持人打来的电话,随便交谈了一会儿。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一次广播直播节目的采访,他的谈话当场就在广播中播出。高枫感到受了愚弄,向有关部门投诉。7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通报,认定这个行为“侵害了采访对象的权益,同时也是对听众的极端不负责任”,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政府机关的文件使用了“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利益”一语,这是第一回,  相似文献   

8.
重庆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条某公司邮购电脑的广告,价格优惠,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按照广告上提供的地址汇款邮购电脑。但有去无回,连电脑影子也没看见。经上门查找,发现这个地址是一家住户。据房主称,两个月前曾租给两个河北人居住,好像在做什么生意,现已走了,去向不明。消费者只能向当地工商局投诉。工商局对刊登广告的报纸作出处罚:没收广告费并罚款两倍,还要赔偿所有受骗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幸好受骗者数量有限,否则这家报社可要倾  相似文献   

9.
有的同志广播新闻,每一句话都播得挺清楚,可就是重点不突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备稿的时候,觉得哪句话都挺重要的,播的时候重点就突出不了。那末,怎么才能抓住重点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要说一件《工人日报》碰上的“新闻官司”:1995年初,《工人日报》和《中国保险报》报道了江苏淮阴淮海大酒店职工对店方不公待遇的抗议,由此入手,又涉及该店假合资、国有资产被侵吞流失等问题。该店法人代表王中下状告两报侵害酒店名誉权。本案审理期间,报上揭露的问题引起了检察机关的重视,经侦查,查明王中下和他的同伙有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予以逮捕。事实证明,两报的新闻批评完全正确,根本不存在什么名誉侵权,这场“新闻官司”当  相似文献   

11.
1.认识新闻价值,识别拍照片的可能性新闻是人们认识世界新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满足人们这种求知欲望,离开了“新”字,新闻就失去价值。因此,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要起到应有的作用,摄影者所提供的事实必须是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照片中的事实越新,就越能满足人们这种要求,新闻价  相似文献   

12.
一家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宣布1996年取得总利润增长848倍,净利润增长2190倍的“惊人业绩”。误导众多股民以每股20余元的高价抢购它的股票,这就是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证券欺诈案的“琼民源案”。骗局揭穿后,股民说:我们看到报刊说“琼民源”高增长,高收益,才拿出血汗积蓄买它的股票,现在又说都是假的,这不是坑人吗?“琼民源”停牌两年,10万股民损失惨重,随着本案责任人受审和今年初“琼民源”股东大会的举行,他们虽已看见了一线希望,但是究竟能挽回多少,尚难估算。这个事件表明,证券信息和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如果离开了法制轨道,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以往我们在述及美国报业所谓客观报道的由来时,一般都说它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讯社成立以后的产物.由于通讯社的成立,新闻的商品性更为显著.通讯社发布的新闻,要销售给持有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办报方针的报纸,自然不能再让这些新闻渗透有某政党、某报人的主张.于是,这些新闻日渐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只提供材料,不表述观点,将议论、意见排除在外而叙述事实本身.应该说,这样一个解释是合乎逻辑的.问题在于观客报道并不单纯只是个报道形式上的  相似文献   

14.
生成新闻的源头——社会在变,新闻流程的终端——受众在变,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新闻采集者、编排者、传播者,不得不变,而且应该是主动求变。只有他们的求变、创新,才能真正使新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这种求变、创新的精神,同样充分体现在第九届长江韬奋奖参评者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不仅仅是禁止有偿新闻,不仅仅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它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就讲了六条,而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事求是等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闻道德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本文重点讲一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建设的核心。《准则》第一条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实际上,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体系以全心全心意为人民服务为其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核心,这是一条不能动摇,也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青年新闻工作者曾经问我:“采访的好坏有无标准?”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又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说它难回答,难的标准是什么;说它容易回答,易在“没有标准”。在我《新闻采访讲座》最后一讲时,就来讲一讲新闻采访好坏的标准吧!采访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是有客观标准的。从我自己的采访实践来说。成功与失败都有几条杠杠。成功的采访是:一、一次到位。不再需要补充采访;二、在写作时呼之即出,不需要再去反复查笔记本,当然核对名字、数字、地点、日期是必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事情。新闻线索需要有人反映才能获得,新闻事实需要人们提供才能全而把握。采访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采访对象能不能毫无保留地倾吐实情。新闻事件往往与当事人或者知情人有着种种利害关系。若是好事,当事人一般愿意吐真情,知情人也愿意实事  相似文献   

18.
简洁,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短,是新闻题中应有之义。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在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注意新闻工作特点,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要求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读者、听众、观众爱读、爱听、爱看。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新闻简短。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  相似文献   

19.
谈话,是人们交流思想、情况、信息、感情的一种基本方法,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谈话比书信、电文、书面报告、文件的传递要及时、方便,而且,在谈话中人们可以及时随机反馈,进行补充。谈话,也是新闻采访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新闻采访谈话和一般人们之间的谈话一样,也是为了交流信息,谈话双方要诚恳相见,平等相处,实事求是,所谈内容要互相都能理解。但是,新闻采访谈  相似文献   

20.
书目情报的实质是元知识,即关于知识的知识;书目情报工作实际上就是元知识管理,亦即元知识的生产、组织与服务。书目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中叶以前的“文献揭示与报道“,20世纪中后期的“书目情报控制“,21世纪初的“元知识管理“。随着“元知识管理“范式的确立,目录学必然从传统目录学发展为元知识管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