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巧用曲解 对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加以有意的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方法就叫曲解.曲解是有意作出不符合原意的新解,和误解、用词不当等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
对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加以有意的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曲解.曲解是有意作出不符合原意的新解,和误解、用词不当等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3.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Sperber&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了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意曲解产生的语用原因和语用功能。"有意曲解"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和普遍,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它进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并最终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的语言所起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变味的礼物     
在同学生日的时候,真诚送上礼物祝福的行为,却被曲解为有意拉选票……  相似文献   

7.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曲解,辞格之一。对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加以有意的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曲解。曲解是有意作出不符合原意的新解,和误解、用词不当等不是一回事。巧用曲解,能使语言诙谐幽默,增添无穷的情趣。例如:1945年春,著名画家廖冰兄宴请郭沫若。酒席间廖冰兄谈到自己的妹妹名叫廖冰,兄妹感情笃好,相依为命,故而自己取笔名“廖冰兄”。郭沫若听了,故作憨态地说:“啊,我明白了。那么郁达夫的妻子一定是‘郁达’,而邵力子的父亲肯定叫‘邵力’了。”他由“廖冰兄”这一笔名类推开来,曲解了“郁达夫”“邵力子”的名字。妙趣横生,其味无穷,读来使人忍俊…  相似文献   

9.
教学理论误读是人们在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时,有意或无意地曲解、歪曲教学理论的误解现象,主要表现为诠释不足、曲解或误释、主观歪曲、技术化理解等方面。只有切实增强教学理论的科学性、改造教师教学理论观、增进理解与合作、加强教学理论的基础性研究,才有可能走出教学理论误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科技说明文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把握。其实,如果了解了此类文章常见的设题角度以及一定的应对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常见的设题角度1.曲解原意这是命题者有意曲解原文中某个关键词语或句子。如1999年第18题的 B 项就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1.
科技说明文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把握。其实,如果了解了此类文章常见的设题角度以及一定的应对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常见的设题角度1.曲解原意这是命题者有意曲解原文中某个关键词语或句子。如1999年第18题的 B 项就属于此类,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指出了动物冬  相似文献   

12.
周经纶 《学语文》2008,(1):17-18
我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不时传来一些“骂鲁”声音。他逝世前的几十年.备受国粹派、现代派、保守派、革命派、左派、右派的讽刺、笑骂、诅咒、攻击;逝世后至今也不得安生.无意的误解,有意的曲解,至于视鲁迅为异类,为绊脚石,为怪物,必欲除之而后快了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新的网络用语不断地产生并遗速流行。新颖独特的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以青少年为主力军的广大网民所喜爱,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口头交际语言。它代替文字的众多符号。信手借用的谐音字、有意曲解的词义、不合规范的语法,都极大地颠覆了传统语文,一时带来了众多的困惑。但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从某种程度,折射出青年网友的心理变化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满足表达上的需要,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曲解。如冰心老人曾呼吁写短文章,她说我们就是要“护短”。“护短”一词本指“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的缺点或过失辩护”,而这里则曲解为“关心爱护短小文章”,从而赋予“护短”以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一种出乎意料而又不悖情理的新奇感。这种对词语的反常使用,可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给人以心理上的愉悦和情趣上的满足。下面谈谈“曲解”在某些特定场合下的妙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说话人或作者对句中的某些词语的意思故意进行歪曲解释,以达到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格称为曲解。曲解是对词语的一种反常规使用,其本质就是歪曲词语的本意而另创一种新意。幽默巧妙、机智灵通、高潮突现、出奇制胜是曲解的突出特点.曲解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分为若干类型.根据有无解释对象,曲解可以分为问答式曲解与自解式曲解两种。问答式曲解顾名思义就是一问一答,有问有答式的曲解.例如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与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中有这样两句台词:二丫:俺家大嫂是做啥工作的?狗胜:她呀,地下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刻意曲解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明确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话语意图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并且交际策略和语用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出发,对飞白的定义加以对比和分析,并依据定义将飞白分为有意飞白和无意飞白两类。同时也从3方面对飞白的特征作分析,即误体与本体字数一致;出错人在主观上把误体等同于本体;必须出现误体。依据特征,使之与曲解、仿拟、别解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考试题中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设置始于 1994年。主要检测考生鉴赏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的能力。纵观 1994年以来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题的设置技巧 ,尤其是干扰项的设置 ,大体说来 ,常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曲解原意 ,扩大范围。为了迷惑考生 ,命题者在干扰项的设置中 ,有时故意曲解作品原意 ,佯装“糊涂” ,利用词语的多音、多义 ,避开作品的语境 ,有意曲解。如 1998年全国卷第 14题B项说“‘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将“少邻并”中的“少”理解为“自…  相似文献   

19.
从顺应角度看刻意曲解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意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体现了顺应的动态性,是一种意向性很强的顺应。刻意曲解策略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谐音曲解、曲解缺失信息、曲解概念意义、曲解指称含义、曲解言语行为义和隐含意义、曲解预设,曲解话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二战后,美国为长期独占控制日本原委任统治诸岛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精心设计了联合国宪章中有关托管制度的条款。在联合国宪章订立后,美国又不断根据自身需要,对其随意修正,甚至有意曲解,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成文条款,留下诸多争议。美国对日委任统治地托管协定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二战后无力面对美国霸权的孱弱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