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跨国公司遵循其全球化、系统化发展的战略,利用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的低成本结构、丰富的智力资源,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获取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设立独资研发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部门、与中国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的通讯和计算机产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需要应对诸如研发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的制度政策等问题。对中国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而言,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快速增长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动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和东道国人才优势及优惠政策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分析了这一投资方式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元创新理论视角,以12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在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类别为自变量、运行机制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组建动因不同导致。企业类及民办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私有产品领域的技术转化及产品创新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利用式创新。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公共产品领域的知识应用和技术研发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探索式创新。研究结论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机制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未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磊  翟丽 《科学学研究》2002,20(3):303-309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外部资源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揭示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及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东道国(中国)环境的战略重要性"和"在华研发机构的资源和能力水平"两个维度,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角色划分为附属型、短板型、自发贡献型以及区域/全球中心型;然后通过微软、SAP、雀巢、LG和通用汽车五个案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变的三条路径和两种模式;最后总结了这两种模式的特征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研究不仅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提供借鉴,同时也丰富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国际化和海外子公司角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探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创新资源网络,为社会创新管理及其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基于SNM理论,从新型研发机构与社会网络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开放式创新实践与创新机理、创新主体及不同程度创新模式的特征这5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强调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发现多主体参与的完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能实现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新型研发机构的突出特点在于由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立,能够整合利用多种创新资源,有效促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然而,创新主体之间、创新资源之间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线性的,且还未形成较统一的论断。本文利用中国1458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调研数据,从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融通类型、主体融通强度和资源融通三个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对企业孵化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学术界联合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是促进企业孵化最为有效的形式,其他主体融通类型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主体融通强度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即超过举办单位阈值数量后会抑制企业孵化;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资源的融通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影响相对其他资源融通更为有效。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有一定意义,也为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迅速增加,如何促进其技术扩散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是其与地方创新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性质及其所有权,本土技术水平和研发资源丰富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东道国政策环境等。加强互动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应以加强互动为着力点来建立系统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外部复杂变化环境下,研发型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举措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成效。研究采用多源问卷调查和平衡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研发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举措进行了结构分析,并从外部环境平衡视角探讨其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严格甄选、职业发展、注重绩效评估、有效报偿、内部晋升和合理授权六方面的举措维度,且六个维度均对企业产品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外部平衡式环境在严格甄选、职业发展等四个举措维度与产品创新的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高能平衡式环境在内部晋升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低能平衡式环境在内部晋升与产品创新绩效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日益增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主要考评指标,纷纷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进驻,却并不关注个体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而事实上,在华外资研发机构规模不一、质量素质不等,对本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利弊影响各不相同.利用SPSS软件对31个机构18个指标构建的数据库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应从投资主体研发实力、机构自身研发条件和对当地的贡献度三个因子评价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从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归纳不同绩效机构的一些共同特征,从而为中国政府实现对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的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企业研发机构既是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聚创新资源,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广东、江苏、浙江等我国发达省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情况,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全面了解其建设情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国际技术转移理论出发,就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投入、跨国公司对华生产转移与技术转移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与思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影响。作者认为,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在先进技术领域仍严格对华封锁,无论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还是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举措,对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提升的作用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国外民间基金会出资并与中方合作、在华设立研究机构和资助中国科研机构开展研究项目等新现象,并将其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做比较,就政府如何鼓励国外非赢利机构参与中国科技发展事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的R&D合作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R&D国际化的潮流以及中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跨国公司在华的活动范围和方式逐渐超越了简单的市场行为,开始了在华开展R&D活动。除了在华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进行R&D活动以外,跨国公司更多地同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R&D方面的合作,这是跨国公司在华R&D活动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本文借助跨国公司R&D全球化战略理论,考察和总结了跨国公司在华开展R&D活动的总体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同中国大学之问的R&D合作状况,并初步探讨了它的特殊性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4,(12):1-5
以20002010年上市汽车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中心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网络中心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及创新绩效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的位置也对其创新绩效越有帮助。在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5,(10):10-15
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本土创新机构合作的视角出发,分析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效应的机制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合作创新对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创新产出效率;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越强,获取合作创新中的知识溢出越显著。并针对如何加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创新及提高本土创新机构的吸收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30条重大措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吸引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落户云南.鼓励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在云南设立研发机构.对进入云南新设立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符合条件的,前3年按其新增研发设备实际投入金额的30%给予资金补助,累计补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属研发机构总部的,对其自建、购买或租用办公用房,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房、购房补助或3年租金补助,补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享受补助的研发机构,5年内不得对外出售、出租办公用房或改变其用途.对开放共享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研发机构,经考核评估,给予一定的运行费补助.  相似文献   

19.
祝影 《科研管理》2013,34(1):147-153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31家外资研发机构、18个相关指标构成的原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主体研发实力、机构自身研发条件和当地贡献度是影响外资研发机构综合表现的三个主因子,根据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可将样本机构划分为综合实力型、综合潜力型、当地贡献型、主体优势型、自身优势型五种主要类型,基本上反映出不同机构的总体情况及其优劣所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20.
企业国际化内部优势的来源之一就是组织管理优势.由于组织管理知识的特性,后发型企业在组织管理知识的积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具有后发特征的中国企业要获取国际化竞争优势,需要在组织管理方面做出战略反应.为此,要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形式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战略动因相匹配;要以学习性组织来促进知识的收集、传递、转化和创新;还要提升研发机构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做出适当的研发组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