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科研人员是科学技术研究队伍中的一支关键力量。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出了支持女性科研人员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好评。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逐渐成为女性科研人员成长的摇篮,在提高女性在科研中的参与度、增加哺乳期女性申请和获资助机会、助推高层次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提高科技领域性别平等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科研领域中的性别平等,结合影响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障碍和政策不足,文章提出新时代要强化政策协同,完善高层次女性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机制、更好地发挥女性在科技活动中的咨询决策作用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在女性权利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女性工作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露才能,以毫不逊色于男性的卓越成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科学研究是一个公认的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女性科学家在该领域占得一席之地。特别是,随着中国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越发活跃。尽管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容易精力分散,但关注细节也是女性科研人员的一大优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就曾表示:"我们正生活在不断创新的科技时代,解决面临的问题要依靠人类共同的智慧,需要女性科学家的才能和创造力。"她同时强调,目前科研领域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性别平等不仅需要集体意识和建立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显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科学领域的性别比例失衡是长期存在的。"在我国科技创新的伟大征程中,3600多万女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重大、前沿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同时,当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还存在‘高位缺席’现象,在高层次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中,越往象牙塔的顶端,女性越少。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800名院士中女性仅占6%,中国工程院877名院士中女性仅占5.1%,这表明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表示。同样最新的国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多个国家的女性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皆高于男性,但女性教授却相对较少,且雇佣、薪资、资助、满意度和专利等方面都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对于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与计算学院的助理教授CassidyR.Sugimoto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全球化且跨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其内容包括:性别与研究产出之间的关系、合作程度,以及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表且可以在汤森路透科学数据库网站索引到的所有文章的科学影响。分析发现,在研究产出最多的国家,所有主要作者为女性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要低于男性为主要作者的文章,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作者的文章更多发表在国内,从而由国际合作所产生的额外引用量更少。数据还表明,由于合作是科研产出和科学影响的主要动力之一,推进女性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科学界的性别比例更加公平。女性的权益不容被剥夺,女性的智慧也不容被忽视。多年来,女性科学家不再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她们凭借自身的卓越才能和努力,在各科学领域成为佼佼者,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投身科学的女性,以非凡的毅力、创造力和智慧撑起了科技发展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3.
熊晓晓 《今日科苑》2023,(12):17-25
随着2023年诺贝尔奖的陆续揭晓,女性科技工作者再次成为科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考里科等3名女性科学家的获奖,表明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度正在显著提升。随着全世界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女性科技工作者面临社会性别偏见、科技参与和机会的不平等、内部结构不均衡、家庭工作平衡等挑战引发更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女性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类政策和措施为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未来进一步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保护,为培养更多中国女性科学家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琳 《今日科苑》2023,(6):4-11
“女性在科学中的缺席”现象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欧盟非常重视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致力于指导和促进其成员国共同面对和消除女性在科研领域发展中所遇到的阻碍,引导和鼓励女性进入科技研究领域,在科技事业中体现女性科技人才的价值。本文介绍了欧盟为促进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改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措施。通过分析总结欧盟经验,并结合我国女性科技人才现状及问题成因,从转变传统观念、提供政策支持和设立专业机构三个方面对促进我国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度、家庭和经济是影响两性平等并使性别不平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观念影响,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导致了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晚年生活更易陷入贫困。在新城镇建设中,大城市郊区的就地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重大冲击,社会保障成为这些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调查显示,两性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经济独立性差仍是女性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并且贫困女性老年人的保障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养老政策体系的性别公平设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女性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支持度,才能推进两性获得同等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性别平等的政策,而且可以看到性别歧视的现状;推进性别平等与扩大性别差距的措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从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两性状况和大众传媒四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7.
以管理学领域重要期刊《科研管理》为例,运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性别作者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及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性别的作者组合以及性别-年龄、性别-职称、性别-学历等二维作者属性组合模式下的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进行分析,探讨《科研管理》期刊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作者在科研产出数量与科研影响力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男性和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产出力和影响力也存在差异;异性组合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更易获得引用,男性组合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研究结果可以为科技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量化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城乡居民在权利享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平等性.中国政府为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实现有了很多质的飞跃;免除农业税,实现城乡税赋公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实现教育平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医疗保险权的平等;在农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平等;修改选举法,实现选举权的平等.城乡居民权利平等实现中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较大、公共资源城乡分布不均等问题与障碍.中国应该深入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保证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利系农民基于城乡二元制度所定位之农民身份而享有。农民的身份性也为今天给予农民权利以公法保护提供了客观基础。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对宪法合理性的证成,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何建华 《软科学》2007,21(5):116-119
基于保险业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性别平等的组织文化、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对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显著影响,针对这一研究结论对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危机管理领域里基于性别的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引人关注的共识是女性需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女性面临的问题与自身优势,分别在家庭、社会分工中定位了危机管理女性角色,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改善有关政策环境、保障女性权利、加强女性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等建议,以使女性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梳理1978—2019年国务院及下属各部委颁布的213份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关键历史节点性事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图谱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历史阶段科技金融政策主题聚焦点的变化。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金融政策在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政策目标和管理规范4个领域发生了显著的政策主题变迁,呈现出在支持手段上注重多样性和间接性、在支持对象上兼顾全面性和重点性、在政策目标上强调时代性和导向性、在管理规范上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等演变特点及规律;(2)科技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技金融支持理念的适时调整、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化、科技金融部门的职能明晰与深入合作以及科技金融政策工具的不断变迁构成了我国科技金融政策演进的动力机制。据此对未来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制定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予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大程度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早在2010年就明确提出了"在各类项目评审中,注意把握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也出台了许多支持女性科研人员的具体政策。然而,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的评审中,关于年龄限制条件的政策依然存在可以调整的空间。本文从实现更为合理的杰青项目男女人数比例的视角出发,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在现行政策下,将女性申请杰青项目的年龄限制放宽3年,可以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带来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校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和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学校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从而使妇女摆脱传统弱势地位的重要途径.从性别的角度对高校教育进行审视和反思,寻求推进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索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提出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加进性别平等教育专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庞玉娴 《内江科技》2006,27(6):3-3,9
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和原因加以分析,认为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相脱节、户籍管理混乱、教育经费不足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机制的完善以及加大政府职能,最终实现政策和法律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倾斜,实现每一个公民真正教育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6.
程曦  汤书昆 《科学学研究》2019,37(6):968-976
学界中对于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产业化阶段共识度较高的分法为科学研究阶段,技术应用阶段和市场化/商业化阶段。作为前沿领域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代表,石墨烯产业近年来在中国高速发展,尤其是产业化中科学研究阶段。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管理层面的支持,因此研究选取2012年1月1日-2018年2月28日中国在石墨烯领域颁布的专项或相关政策,通过文件分析的研究方式,解析政府鼓励下的石墨烯科学研究阶段发展模式,探析石墨烯科学研究阶段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所颁布的石墨烯专项政策或相关政策支持科学研究阶段采用平行发展模式,并且已渗透至阶段内的具象环节中。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区别于时间线性发展模式,即原本遵循时间顺序发展的各阶段或过程在某一段时间内同步发展,在节约时间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体现着中国政府独具思考的战略选择与促进方式,同时其背后原因探析也较好地解释了中国政府在石墨烯科学研究阶段发展战略布局的特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蒲莉 《科技风》2012,(23):252-253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之一,不但为法律所认可,还由相关法律进行保障。目前,我国在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严重的不平等,集中表现在地域、性别、教育机会等方面的不平等。地域方面,包括地区、民族、城乡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差别;性别方面的不平等,主要是对女性剥夺或侵蚀其受教育的权力,甚至因社会个体的外貌、身体等因素而造成在受教育权方面的不公平对待;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则体现在各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里面,例如,像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财政划拨款项上的城乡差别,还有在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中的身份歧视、保护主义等。因此,要充分实现并保障每位公民依法享有相应的受教育权,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教育法律体系,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加强司法救济制度,逐渐提升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促使受教育权得到足够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以来,女性开始逐步活跃于科学领域。据统计,女性科研工作者占我国科研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促进女性科研人员成长与发展,激励她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我国在政策、奖励、资助等方面都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问卷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阶段与获得的信贷支持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战略性新兴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力度不够,企业所处成长阶段与信贷资金可获得性和外部融资约束之间存在相关性.经验分析蕴涵的政策含义是,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支持的力度,融资支持政策则应向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适当倾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