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方法而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者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2.
3.
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4.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现代服务外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包方的影响,而后基于OECD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与创新的新观点,论证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推动了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现代服务外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之浚  于丽英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25-1031
 如何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包方的影响,而后基于OECD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与创新的新观点,论证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推动了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密集服务业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借助RNX指数,对中美两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国际对比.在此基础上明晰中关两国的差距,并提出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稳步增强.宏观上需要实现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保护路径,保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开放和保护均衡的大环境;微观上,必须全面依托信息技术与人才,提升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创新能力,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面向技术创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发展必然伴随着知识密集型服务(KIBS)的发展.从商业服务出发.讨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与一般服务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KIBs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基于KIBS与技术创新互动的本质关系.提出了互动的宏观与微观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储备与运用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KIBS)核心能力的两大方面。但是人们在专注于知识输出与传播运用的同时却忽视了知识积累与储备。本文提出并系统阐述KIBS的知识创新体系,希冀能对此类企业固本强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2019)》为切入点,结合美国和欧盟2016年最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官方报告,对比分析中、美、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方法,并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涵盖的具体细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方法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具体行业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研究借鉴美国、欧洲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和分类等管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制订兼具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各类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方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选取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1992—2012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及制造业历史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探讨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联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水平是科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模块化测度的视角并不统一,适用对象过于单一,给服务模块化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模块化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整合产品视角和过程视角,提炼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模块化与制造业产品模块化、其他服务行业服务模块化的区别,进而系统地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服务模块化。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块化文献,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模块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模块自律性和界面标准性。最后借鉴并整合测量其他行业模块化的问卷,提出测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模块化的量表,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务创新研究经历20年的发展,正在向系统化研究阶段过渡。服务创新分类作为服务创新范式建立的基础,是学界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回顾与梳理服务创新研究中出现过的主要创新分类方法基础上,结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实践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具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分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源型产业由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其产业创新的方式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促进资源型产业的创新,政府要为资源型企业有效利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建立良好的平台,提高资源型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的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并使内外部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更好地结合,发挥研究型的资源型创业企业在资源型产业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省医药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化学药品原药、药品制剂、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制造等主要子行业的产业优势、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CiteSpace II可视化工具,分别以中美情报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情报学报》和《美国信息科学和技术学会杂志》在1998—2011年间的1 689篇和1 926篇载文为例,从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两个视角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美情报学在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分省区数据构建面板,实证结果证明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规模的扩张(表现为行业内的就业创造),而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又带动了配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在这种良性循环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会交织在一起。此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还会改变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7.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合作者合作创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魏江  邓爽 《科研管理》2010,31(3):27-34
作为创新推动者、传播者和发起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承担着企业服务创新合作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中,与各种不同的主体进行创新合作,并与客户企业进行高度的互动。本文从KIBS与合作者的互动入手,基于中国KIBS合作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类型的现状调查,对KIBS与合作者合作创新进行分行业分析,由此深入探讨互动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从而为KIBS企业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和谐、创新型社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改善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王国顺  毕小萍 《情报杂志》2012,31(5):117-121,143
将社会网络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两者结合起来探讨了社会网络中的虚拟社会网络、现实社会网络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关系;并以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咨询公司为例解释了两者的关系。最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通过计算各种网络指标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被服务企业(客户)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的混合契约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由于外包产出的部分不可验证性,其治理不同于交易型服务外包.建立了客户和服务商通过契约进行合作的博弈模型,模型考虑了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联合治理机制.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正式契约与关系契约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契约的形式和最佳关系契约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