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角度,旨在为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首先,将众创空间的概念纳入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框架,并结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对比,阐述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内涵。其次,基于以上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构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三维结构模型,解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代谢机制、成果共享—容错试错动力机制、资源汇聚与整合机制、创客—资源协同共生网络机制等四大核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角度,首先,将众创空间的概念纳入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框架,并结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对比,阐述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内涵;其次,进一步分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构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三维结构模型,解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代谢机制、成果共享-容错试错动力机制、资源汇聚与整合机制、创客-资源协同共生网络机制等四大核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众创空间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载体。结合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特点,从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入手,阐释了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共生共赢机制、能力提升机制、文化培育机制”五大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从革新管理理念、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发挥导师作用、培育文化品牌5个维度,提出了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为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肃  靖舒婷 《情报科学》2017,35(11):61-65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构建并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明确众 创空间运行需求,帮助建设和管理。【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的基本内涵,对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进行了 定义并明确其要素组成,构建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运作的知识分布、 知识互动、知识竞争和知识演化的特点,解释其知识共享机制和方法。【结果/结论】研究指出,应不断优化众创空间 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众创空间的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内在主体或外部因素,而对于众创空间本身的机制设计讨论却十分匮乏。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视角,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方法,利用浙江省63家众创空间数据,探索众创空间的合理机制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发挥是多种运行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平台服务功能、资源汇集通道、正式联结关系、成果共享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机制支撑;在此基础上,屏蔽外部资源提供者的干预行为和构建包容试错的文化氛围是两种能有效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功能发挥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以经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82家上海众创空间为研究样本,识别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研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的组成和影响机理;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中,不同的创业过程对应的创业环境有共性也各有特色和不同点。基于此,为众创空间的建设运营、创业主体选择入驻众创空间的类型和政府的创新发展规划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众创空间是推进"双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载体。从研究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入手,阐释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运行的"优胜劣汰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共生共演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四大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市场、服务、文化、金融和支持6个维度,提出了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众创空间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创新创业,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众创空间的作用尤甚,但现有研究尚未揭示这类众创空间保持强劲活力的内在机理。选取腾讯众创空间,对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的构成、运行机制与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企业主导型众创空间是核心企业依托自身产业资源,连接其他创业资源主体共同构筑的一体化、全要素创业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资源汇聚与整合机制、价值共创机制和生态系统代谢机制,实现众创空间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众创空间的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内在主体(创客)或外部因素(诸政策支持、生态环境等),而对于众创空间本身的机制设计讨论却十分匮乏。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视角,采用QCA与NCA混合方法,对浙江省63家众创空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众创空间的合理机制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发挥是多种运行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平台服务功能、资源汇集通道、正式联结关系、成果共享文化是众创空间不可或缺的机制支撑,配合屏蔽外部资源提供者干预行为或构建包容试错的文化氛围,可以形成两条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众创空间建设如火如荼,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创业研究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指导众创空间建设并支撑其学术研究开展。在梳理国内外创业生态系统和众创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众创空间研究的一个系统框架,提出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开展众创空间研究应以价值共创为核心,关注众创空间发展阶段和创业流程,着力解决如下问题:众创空间的内涵与外延,众创空间的纵向演化与横向比较,众创空间的需求、供给及其均衡,众创空间的结构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众创空间的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当今"双创"潮流下众创空间这一新型创业生态系统在国内各地迅猛发展,众创空间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做好知识产权服务能为这种新型经济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基于创业生态系统提出众创空间的三维空间模型,围绕该模型探讨众创空间知识产权服务网络与创业生态系统的双向影响关系;并基于"投入-实施-产出"(IPO)分析模型剖析众创空间投入-实施-产出3阶段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运行现状,从环境生态圈资源供给匹配度分析服务网络运行不佳的原因,提出服务网络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活动也需要转型,提高创新型创业比例,优化创业结构,提升创业质量。众创空间是在中国情境下出现的一类新型创业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创新型创业,而且有助于观察和总结创新型创业大量产生背后的机制和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创业转型和经济转型。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演进过程是结构与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自组织过程。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已由静态均衡分析转变为动态演进分析,相应地,研究方法也由原有的系统论转变为自组织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耗散理论构建了一个创业生态系统的两阶段演进模型,展现了众创空间的形成和演进路径,更重要的是能够据此有意识地优化众创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其发展,使众创空间这一物理空间真正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增益的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情境下新型的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为实施双创战略、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遵循多案例分析要求和扎根理论研究规范,对美国、日本等国际知名高校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国内代表性高校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进行了数据编码,通过分析系统主体、组成部分、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最终归纳得出具有普适性的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模型,并针对其关键要素给出了优化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的具体建议,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众创空间”是创新2.0时代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集合式概念,是由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组成的创新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创新2.0时代,欧美国家正积极探索众创空间生态模式,逐渐建立起“创客空间+孵化器+智能化创新(Living Lab)”的垂直、多元化众创空间生态主体结构。相比之下,我国众创空间生态体系尚不健全,“孵化器”一元主导的结构模式明显,在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经营主体、功能绩效等方面与国外众创空间存在较大差距。创新2.0时代,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经验,布局社区化创客空间,建立创新创业智能化升级机制,延长创新创业服务链条,完善众创空间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市场化改革,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中介组织,提升众创空间专业化水平,形成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化众创空间新形态,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众创空间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众创空间用户即创客的入驻和持续参与,是推动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梳理国内外众创空间及其持续使用的相关研究,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构建一个创客持续使用意愿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通过为创客提供经济型、技术型、社会型和政策型创新创业服务,影响创客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而影响创客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此外,创客不同的因果定向特质——自主定向、控制定向和非个人定向与众创空间的服务交互作用,最终影响创客的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7.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兴重要载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对众创空间建设模式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缺乏科学梳理和系统思维,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上,缺乏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打造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本文通过阐释众创空间的内涵,分析高校众创空间的存在问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以生态位理论视角剖析众创空间的系统结构模型以及要素互动关系,提出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构建的建设策略,全面提升高校众创空间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众创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众创空间外引内联的发展模式。为有效识别影响众创空间外引内联的关键因素,首先分析众创空间外引内联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并总结影响该模式的12个因素;然后采用决策实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 (DEMATEL)对众创空间外引内联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法规、市场环境、融资平台和媒体宣传是关键影响因素。并对众创空间的外引内联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和众创空间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引入平台理论明晰高校众创空间的平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搭建平台基础架构—激发网络协同效应—构建平台生态系统"三个阶段演进逻辑,通过多维结构性嵌入机制、多路径交互界面设计和多元主体联动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不同阶段的关键路径优化,探索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平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众创空间的实践步伐远远领先于相关理论研究,为此,聚焦于公益类科普机构构建的众创空间,探讨其建设意义、功能定位、运作机制及独特优势。基于自身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的需求,建设众创空间是公益类科普机构转型发展的更高阶段,众创空间的发展将促进这类科普机构纵深发展,促使观众从参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从而使科普机构成为创新创业者的“苗圃”;同时基于结构洞理论,公益类科普机构的“因众”“因公”“因科”属性与众创空间的功能属性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产业链生态系统角度,构建公益类科普机构的自运转、动态的众创空间理论模型。通过该模型,横向聚集资源、纵向引导发展,体现公益类科普机构与众创空间相融合的整体性,及其与众创空间、产业加速器、外部各类资源汇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