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叔本华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又是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家,他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复制了理念,而音乐与理念之间的关系则是对应的类比平行关系;其次,从认识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是形而上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是一种独立于根据律之外观察事物的方式;最后,从方法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完全孤立于其他一切艺术之外,是一种普遍性与清晰性都最高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论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及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志”范畴是贯穿叔本华整个哲学体系的主线。他以此为核心,一方面延续和深化了古典哲学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使其哲学与整个西方哲学认识之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他解答这些问题的角度又有所不同,突显出了非理性主义的色彩,也正是这一角度的差异,使西方哲学的流向发生了部分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叔本华是现代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另一方面。他扣住自己时代发展的脉搏。力图从自己的理论立场来解释和回答当时共同面临的课题。这种解释和回答中所包含的合理之处是值得我们吸取和思考的,也具有研究和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从表象出发,声称寻找到了世界的本质--意志,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6):6-47
亚瑟·叔本华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世家。他的父亲继承祖业从事经商,母亲是个年轻、漂亮、行为开放的女作家。在叔本华五岁那年,普鲁士人占领了他的家乡但泽,父亲被迫携着妻儿逃亡汉堡。作为父母亲惟一的儿子,父亲非常希望叔本华将来能够继承他的事业。然而,他没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在叔本华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有一天在从顶楼向窗外探望的时候,不慎从窗子斜倾出去,掉在窗外的沟渠里被当场淹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叙本华是唯意志论的代表之一,他从唯意志论去考察人的幸福和痛苦,形成了片面的,脱离现实的悲观主义道德观。恐惧环境而投身其外,偏离现实而抱怨生活,悲哀随知识同步增加,其根源于示探究意志背后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是西方非理性思潮的开端,其唯意志文论直接导源于唯意志哲学,在文艺的起源,作用,本质及文艺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观点,他主张用审美观审来把握理念。把握世界本质,强调艺术的目的的是复制理念,表现普遍永恒的世界本质,把形而上的理念视为艺术的唯一对象和源泉,这种文艺观是古希腊以来占据欧洲文论主导地位的“模仿说”的反拨。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年)是德国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也是现代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他终生未能当成大学教授,而是以"个体户"的身份从事哲学研究的。正因如此,他的著作少了许多晦涩与玄奥,多了几分明快与清新。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叔本华及其哲学体系褒贬不一,尤其是其幸福思想。对叔本华幸福思想的流行解读通常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其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和宿命论倾向,二是立足于他对人生智慧的剖析,这导致对其幸福思想的评价走向了两个极端。文章通过对叔本华幸福思想进行客观的辩证分析,取其精华,为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场”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 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最后试图说明,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阅读》2007,(6):46-47
亚瑟·叔本华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世家。他的父亲继承祖业从事经商,母亲是个年轻、漂亮、行为开放的女作家。在叔本华五岁那年,普鲁士人占领了他的家乡但泽,父亲被迫携着妻儿逃亡汉堡。作为父母亲惟一的儿子,父亲非常希望叔本华将来能够继承他的事业。然而,他没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在叔本华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有一天在从顶楼向窗外探望的时候,不慎从窗子斜倾出去,掉在窗外的沟渠里被当场淹死。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文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者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 ,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 ,最后试图说明 ,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 ,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文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讲,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他认为意志作为人类的本质,是痛苦的来源,按照他的理论进行推导,这种本质上的痛苦是不能解除的.从普通生活的层面讲,叔本华的哲学是达观主义的.他避开本质上的痛苦,阐述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满足欲望,在艺术中提升自己的意志,从而获得某种表面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主体利益的主体性的制约,都只为主体利益的主体性而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主体的表象,即主体的感觉、经验。它们是主体意识的产物,主体利益的主体性是它们存在的条件,离开了主体利益的主体性它们就不能存在。叔本华提出“世界作为表象”和“世界作为意志”的观点,并由此出发对利益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益的主体性的基础是生命,利益的主体性是从个人意志出发,利益的主体性是禁欲。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幸福的探索从未停止,但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似乎并没有标准答案。作为意志论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对幸福的认知和探索有着独特见解。基于此,以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的幸福观为主题,在简要分析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含义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的幸福观内容,最终提出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幸福观对当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生命因意志而存在--感悟叔本华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叔本华的哲学认为人生和世界都是意志的产物。意志是生命的本质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意志是盲目的冲动、是生命的欲望。但是意志又是痛苦的源泉,要消除痛苦不可避免的就要消除产生生命的意志,世界最终变成虚无。  相似文献   

18.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体系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他的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是其意志主义哲学内在的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天才论是叔本华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叔本华的天才论因为与他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以及悲观主义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夸大了非理性主义,以至于将天才的灵光乍现看作近似于癫狂状态,从本质上看,他所说的天才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孤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