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文生 《钓鱼》2007,(6S):33-34
水有肥瘦之分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所谓水的肥瘦大多由浮游生物量的多少来确定。水过瘦鱼类可食的浮游生物饵料匮乏;水太肥又容易对水体中一些理化因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妖妖  郑之 《垂钓》2001,(3):17-17
珠海海域浮游生物及中、小型饵料底栖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是海洋生物良好的觅食,产卵场所和河游通道。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17)
笔者在多年的水库垂钓中,对我地鱼类的觅食特点和食性进行了细心探索与思考,以下就谈一下笔者在配制饵料方面的心得,以飨钓友们。一、配制饵料还是要接近自然的味道才是最好的。自然界为鱼类带来许多可食之物,植物性、动物性饵料和各种动物粪便、浮游生物、微生物与腐殖质等等。这一切食物都各具特色,植物淀粉类,在发酵分解时,产生甜、酸、醇、香、苦等味道,  相似文献   

4.
邢乐仁 《垂钓》2011,(4):44-46
2010年《垂钓》杂志第五期,刊登了汤听东先生的《别忽视钓饵中的藻元素》一文。此文介绍了他在使用藻元素饵料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文章通俗、流畅,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据他说,在饵料中加点螺旋藻这个秘密是一位广东钓友传授的。我赞美他们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中国垂钓事业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更科学、更健康地发展着。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不禁也加入到对藻元素的讨论当中。  相似文献   

5.
王殿才 《垂钓》2004,(3):45-45
根据鲢、鳙滤食浮游生物和喜食香、甜、酸味的特性,笔者有针对地对钓链鳙的饵料配制仔细地研究过,现介绍两种有效配方的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08,(16):22-25
大家知道,钓效的好坏、鱼获的多少与钓场、钓位、钓法、钓技、饵料都有关系,而天气的影响则是最大的、第一位的。气压变化和气温变化又是天气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21)
首届东风皮卡杯暨第三届龙王恨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总决赛早已落下帷幕,但大赛时紧张激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此次大奖赛依然是指定用饵。除一些常见常用的饵料外,参赛选手们都得到五款简易包装的饵料"小藻鲫"、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0,(6):37-37
不久前,台湾举办了一次“观光杯”浮游矶钓赛,比赛除设一般矶钓外还特别设置了藻饵矶钓。 藻饵矶钓比赛规定钓手使用的饵料必须以藻类为主。但由于比赛赛场马岗的藻饵长得并不多,无法完全满足参赛选手取用,大部选手只好从其他地方拔取钓饵。尤其是对诱饵的采集更为钓手们所重视。因为大家知道,藻饵矶钓必须要重诱才有效果,诱饵不够成绩必然不会理想。 藻饵区比赛开始后,不到半个多小时已经有钓友中鱼,裁判将鱼获登记,二尾都是白毛,一尾重2100克,由钓友刘柴润钓获,另一见由王清玉选手钓获,重1250克。比赛结束,刘柴润名…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08,(14):28-29
五、配制饵料: 鱼类为了生长、发育和繁衍,各阶段的食性也有所不同。所以,生长期的小鱼,多以动物性饵料和富含动物蛋白的饵料为主要食物,来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发育期的鱼类多以植物蛋白质含量高和富含葡萄糖物质的饵料为主。孕育繁衍期的鱼类,需要大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来维持育卵和产卵消耗的能量而大量进食,  相似文献   

10.
邢乐仁 《垂钓》2002,2(11):45-47
我们常说的饵料雾化,就是以极细的粉末作为诱食剂的载体,问断地投入窝中,使其在水中悬浮较长时间,从而达到对“浮游生物”的仿生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钓鱼,从词面上看,“钓”是手段,“鱼”是目的。钓鱼人因为技术的差异带来了钓鱼成绩上的优劣。回顾多年来的钓鱼实践,发现制约钓绩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对鱼的食性不了解,饵料不对路子饵料能不能适应鱼的胃口,是获鱼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饵料对不上路子,塘中的鱼儿再多也别想把它钓上来。特别是有的养鱼人长期使和一种食物喂鱼,使鱼儿养成了偏食习惯。所以钓鱼人在垂钓之前必须对所去的钓场有所了解,对口下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还有色、味、形方面的考究,效果就会更好。人为因素的影响,鱼儿受到惊吓受了惊吓的…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垂钓》2009,(8):30-32
一、鱼窝是钓位、饵料、用饵的正确结合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在鱼不能去的地方,饵料再好也没法钓。钓位对整个垂钓结果一票否决,这就叫“七分钓位”。从饵料方面看,饵是诱鱼的,也是钓鱼的。在同一水域、类似的钓位,饵料的味型、状态和用法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味型决定了鱼会不会被饵吸引,状态和用法决定了鱼在窝子中的数量多少和位置(是在上层、中层还是在下层)。  相似文献   

13.
贺建成 《钓鱼》2008,(11):48-49
鱼的泡相分为上窝泡相与未上窝泡相两种,上窝泡相为使用饵料诱引后的泡相,未上窝泡相为自然水体的泡相,这两种泡相都是能钓上鱼的。看泡相钓鱼主要是指和饵料诱引后的泡相,由于鱼种的不同,鱼的个头大小不同,鱼的厚薄、疏密不同,鱼的上窝泡相是不同的,加上饵料的软硬不同,形状不同,多少不同,诱鱼的手法和技巧的不同,鱼的上窝泡相在结构上和形态上也会不尽相同,相应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三、两种钓黑鱼、鲶鱼的方法(1)"生物链"钓法"生物链"钓法其实只是一种形象称谓,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在里面。众所周知,鲶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幼鱼主食轮虫及技角类、烧足类浮游生物,成鱼摄食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及鱼虾等,大鲶鱼甚至捕食凫水的老鼠。垂钓谚语曰:钓鱼不打窝,纯是瞎忙活。但是鲶鱼(成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肉食性鱼种,我们做窝诱鱼通常使用的豆饼、麦麸、碎米一类即使弄得再喷香诱人,对鲶鱼、黑鱼显而易见也都形同虚设,谷物类诱饵只会诱来鲤鱼之类,对鲶鱼、黑鱼毫无吸引力。那么钓鲶鱼、黑鱼是否就…  相似文献   

15.
李天一 《垂钓》2006,6(12):23-23
为了提高自己的钓鱼水平,我和几位钓友邀请我们当地的一位钓鱼高手一起去钓鱼。在出钓之前,我们打听到一个喂养的商品鱼塘不错,池塘中的草鱼很多。大的有5000克,小的1500克,其他的鱼种较少。了解这些消息后,大家就提前准备好了最近一直用得不错的草鱼饵料,如疯钓草、钓得大、大草鱼等.有一位钓友更是将“钓得大”提前加水发酵,想利用饵料的酸藻味来主攻草鱼。草鱼饵料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怎么样控制酸味和使用酸味的程度,这点往往被很多钓友忽视。  相似文献   

16.
徐明 《垂钓》2007,7(1):47-47
冬钓收获多少的关键就是饵料,在鱼游动范围小、摄食不积极的情况下使鱼开口,就必须发挥饵料的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饵料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渔具商店的柜台上是近年的事情。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钓鱼人用的饵料大都是自己动手作的。据分析2~3年以后我国的钓鱼人,特别是城市的钓鱼人都会到市场去买工业出品的鱼饵。这其中除去经济、便利的原因之外,由企业饵料工厂生产的产品,其效率之高无法与自制饵料相比拟,这是饵料走向渔具市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饵料小见识     
河塘之水随季节的变化、季节自然饵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素有春腥、夏臭、秋香、冬甜之说。 春腥。春天气温转暖,各种水生动物从蛰眠中而出,浮游生物也渐渐增多,各种鱼类出游觅食活动量加大,加之发情产卵都将带来不同的气味。这些特殊气味混合水中总之谓腥。因而在惊蛰后到夏初一段时间,多用带腥味的饵料撒窝施钓,钓获量会有明显提高。我在平时打窝的饵料中掺入搓碎的鲜鸡蛋壳或鲜鸭蛋壳效果颇佳。多年来在这个季节钓鲫,钓饵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三、饵料 俗话说:七分饵料三分钓技。可见适路的饵料对垂钓的重要性。 饵料从其用途来说,分为两大类:诱饵和钓饵;从其内容来说,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类及混合类等;从其性质来说,又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制造的等等。这还是大方面的简单归类,若细分起来,将是不计其数的,可见,能用来充作钓鱼饵料的东西何其多也。 下面我们从饵料的用途来分析一下。 (一)诱饵。顾名思义,诱饵的主要作用是诱集鱼儿的,能尽快诱鱼入窝的就是好诱饵。  相似文献   

20.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肉食性鱼类对小鱼、小虾等荤饵感兴趣,草食性鱼类对藻类、水草等植物饵料感兴趣。但这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