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上情下达,对情况了解较多,视野也比较开阔。秘书能经常参加各种会议,起草各类文件和有关文字材料等等。这些工作如果能与新闻工作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产生新的效应。一、从会议中挖掘新闻素材。秘书参加会议的机会多一些,有的会议本身就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只要你善于挖掘,就能在会海中挖出“活鱼”来,就能发现新闻素材。1987年9月,我厂召开了一次技术工作会议。会上,厂长回顾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圈内,就流行着“会议里没新闻”、“会议报道没人看”的说法。有些记者甚至提起会议报道就打怵,不得已参加会议时,竞有一种“我为大局冲锋陷阵”的悲壮。其实事情完全弄拧了!会议不但不是新闻的累赘,恰恰是新闻的集散地。有多少大政方针是在会议上公布的,有多少重要信息是在会议上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上稿易,但出好稿难,以至于一些有识之士告诫年轻记者“多往基层跑,少在会堂转”。笔者作为一个政协机关报的记者,不“泡会”是不可能的,不写会议报道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记者在搞好会议报道的同时,能跳出会议写新闻,从“茬子”里面逮“活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顾名思义是一个“会”。它是以会议为载体,达到履行职能的目的。除全委会  相似文献   

4.
目前报纸、电视、广播中会议新闻还是比较多,群众中虽有一些议论,但有些会议因重要又不得不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此情形下,我倒认为就目前的会议新闻,能否先从标题制作上改革一下。比如不少会议,人们制题时只在“开幕、闭幕”上兜圈子,其实这种  相似文献   

5.
陶岩 《档案天地》2011,(4):47-48
“大档案”是当今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201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杨冬权局长就强调要树立“大档案”的观念。在“大档案”时代。企业档案工作如何开展?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没写头”,“会议报道没听头”,“没看头”,这是一些记产和不少听众、观众、读者对会议报道质量不高的真实、客观评价。那么,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呢?这里,我就如何改进电台的会议报道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王黎 《新闻采编》2003,(5):9-10
记 者经常出入于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会议 ,往往感到官腔官调 ,枯燥无味 ,写不出什么新东西 ,很难抓住一条“活鱼”。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 ,会议并非都是空空泛论 ,每一时期的大政方针、重要决策、工作部署等等 ,都要通过会议去贯彻 ;总结典型 ,推动工作 ,提出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口号和要求 ,同样要通过会议去号召和动员。因此可以说 ,会议是新闻资源的“丰富矿藏” ,是记者必须涉猎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要认认真真钻进去 ,就能探寻出极有价值的“瑰宝” ;并要在写作技巧上不断创新 ,摆脱“套路” ,跳出会议写会议 ,才能奉献给读者和受众…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过多,且呆板冗长,已成今天各新闻媒体在新闻改革中的一大难题。从目前采取的改进措施看,大多走的是在宣传比例上压缩,在程序内容上精简,在会议规格上优选的路子。“改”的结果,会议报道的量可能会降下来,但新闻宣传的质未必一定会提高。试问:经过压缩的会议报道就一定是新闻吗?精简筛选后的会议报道就一定吸引受众,好听好看吗?因此,单靠“压、简、选”来改进会议报道,还是有些象治水上用的“堵”的办法,而非根治良策“疏”。这个路于是改良不是改革。应该说,会议本身是蕴涵许多有价值信息的。然而会议客观形式上的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李福顺在最近召开的全市新闻工作会议上,批评了一些单位大小会议都要上报纸,一些领导干部在电视中露面过多的现象,要求报纸不当“会议公报”,领导不当“电视明星”。李福顺说:“报纸上总报会议,领导总上电视,一是拉开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宣传效果不好,老百姓不爱看。”他说:“这种情况只靠新闻单位是很难顶住的。所以我今天给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对于报纸十分重要,尤其是党报。如果没有会议报道,有的报纸要闻版甚至就会“开天窗”,对此,党报编辑深有同感。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很多报纸前些年积极地进行了会议报道改革。但是最近翻阅一些报纸,笔者发现部分会议报道公式化的苗头再度出现。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读者不买账,所以一定要严防会议报道公式化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1.
“泡会议”曾经深为新闻界人士所诟病。的确,记者如果整天奔走于各种会议,如果仅仅满足于抄录或者笔录领导讲话,这样的“泡法”的确“泡”不出好新闻来。但如果记者能够学会“听会”,特别是要善于听会议的“弦外之音”,即在会议报道内容之外,捕捉一些新闻线索,会后就能做出“会议新闻之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改进会议报道,对县级媒体无疑是个大文章。“拎”主题,看“脸色”,“挖”新招,找“显点”,是笔者结合凤台所办《凤台报》及《硖石晚报》、《凤凰台》改进会议报道的几点体会。只要在“心”入会议、跳出会议上多下工夫,会议报道就会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3.
简讯     
5月中旬,北京农村信息通讯社郑州工作站在郑召开“农村基层新闻工作研讨会”,部分农村乡镇的通讯员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河南日报、河南画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的同志,分别就“怎样识别和发现新闻”、“怎样抓好农村乡镇的新闻报道”、“怎样采写小通讯”和  相似文献   

14.
在努力实践“三贴近,提高党报吸引力上,这两年来,我们嘉兴日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以“三贴近”的要求,改变以往会议报道过多、内容空洞的现状,眼睛向下,塑造党报的亲民形象。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版面“贴上”而不“贴下”,经常被一些空洞泛味的会议报道所占据,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窘境,严重影响了党报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来,发现《广西日报》要闻多了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品种:“一句话新闻”每天三五条集在一起,加框放在4版的左上角。本以为这样的新闻集纳,都是一些难登大台面的“小人小事”,连看几天后竞吓了一跳:里面多是大领导、大活动、大会议。试举一条“一句话新闻”为例:“本报讯3月3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在南宁会见了前来出席全国产业损害调查与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的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双方就当前我区商务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会淡。”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是困挠新闻界的一大难题。在多数报纸上,“多、长、空、板”的一般性工作会议消息充斥版面,没有几个读者。会议报道就真的令人头痛吗?我们认为,会议,是重要的新闻源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新闻的“富矿”,只要努力开掘,善于开掘,就能够抓出“宝石”,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会议新闻常常会出现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的重要位置,但如果左一个“拉开帷幕”,右一个“降下帷幕”,一串串的人名,千篇一律的套话,千篇一律的画面,则必然让人乏味。因此,会议报道必须创新。 所谓会议报道创新,即从浩繁的会议内容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东西加以报道。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工作并不等于新闻一样,开会也决不能与新闻划等号,但在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发言、决议、典型材料以及会上所发生的事情中,很可能藏有“含金”的新闻事实,而这则要求记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发现。对于电视记者来说,这功夫主要体现在“挑”、“等”、“抢”上。 挑:面对复杂、纷繁的客观事物,电视记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的适于形象表现的  相似文献   

18.
吴心海先生的《故纸求真》,汇集了作者在过去七八年间,考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若干作家、作品和文坛事件的成果。 该书分为“发现”“颠覆”“求实”三辑,共收集了14篇文章。所谓“发现”,就是把现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值得研究的作家、作品及相关事件发掘出来;“颠覆”,就是重新探讨现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论争;“求实”,就是对现代文学史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发现”(质疑的未必全是发现)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20.
党委会议、政府会议,各行政职能部门会议,行业会议、专业会议,座谈会、研讨会,招聘会等等,各式各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在媒体上发布。所以,“跑会议”就成了党报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