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凸现,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呼唤语文要走向生活,生活要走进语文。其实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2):21-2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激发情感,让学生走进教材;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要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有多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有多丰富多彩,课堂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有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中即包含着教学,而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主场地,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尽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采用多种方法学语文,把生活变成无形的教科书。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以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1前言职教教师如何能坚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学好语文,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衔接,淡化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化、理论性,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也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可以说是当前职教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海涛 《考试周刊》2012,(81):23-2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最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欣赏过孩子们课余游戏时那种专注的神情.心智的投入:那种开怀的大笑、合作的欢悦:那股创造的冲动、奔腾的激情:还有打了上课铃还舍不得放下的留恋之情。这就是孩子们热爱的生活.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否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这般留恋、这般冲动、这般热情?体验语文学习活动中畅游知识海洋的那种自由与酣畅,驰骋于生活世界获得的那种心灵的愉悦?我从两方面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一理论很早就提出,也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组织教学。他们对于教学中如何将生活与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感到比较茫然。多年来,我接受这一理论,并在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一理论组织教学。其间,我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有过茫然,也有过放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教育界曾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学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  相似文献   

17.
咸高军 《辅导员》2009,(19):28-28
杨再隋教授曾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机勃勃的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只有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才能使学生接受语文,喜欢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9.
宫秀娟 《现代语文》2010,(7):152-153
语文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它宽广、深邃、丰富与厚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构建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就落到了语文教学身上。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若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只关注文本本身,学科教学的人文意义与实用意义将被严重削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生活;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生活化理解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