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庐山隐逸文化内涵丰富,在隐逸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把庐山的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六类:庐隐、道隐、佛隐、学隐、酒隐、吏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隐居地选择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分析唐代庐山隐士数量在隐逸诸山中排名下降的原因,结合庐山隐士的隐逸动机、隐居时的诗文创作和隐居结果考察唐代隐逸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的隐逸是其从政到从文的转志。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隐逸特征及诗文内容,来探讨其隐逸心态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笔者从帝王文化、隐逸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园林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庐山文化的概念、范畴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浪漫抒情作家的典型代表,郁达夫身上集聚了传统文化的大量因子,古典诗文尤其是晚唐诗词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在他的旧体诗中清晰可见。而郁达夫小说中那种感伤的情调、"近情"的心灵抒写以及用情绪感觉来结构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样透露着晚唐诗风的余韵。  相似文献   

6.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超乎世俗,希企隐逸,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座源远流长的千古文化名山,中国文化史上众多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庐山的史册上得到体现。在庐山文化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白鹿洞所体现的书院文化:浓重的隐逸文化色彩、完备的书院教育体系和典型的书院建筑格局。  相似文献   

8.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晚唐诗歌璀璨的星空中,李群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湘楚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个性和抒情模式体现了对以屈、宋和庄子为代表的湘楚文化及其诗性思维方式的认同,其诗歌作品是对以迁谪和隐逸为主题的湘楚文化的反复吟咏和诗性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再创造。从情感的共时向度上看,其诗歌与晚唐普遍的末世情感也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在晚唐诗歌璀璨的星空中。李群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湘楚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个性和抒情模式体现了对以屈、宋和庄子为代表的湘楚文化及其诗性思维方式的认同,其诗歌作品是对以迁谪和隐逸为主题的湘楚文化的反复吟咏和诗性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再创造。从情感的共时向度上看,其诗歌与晚唐普遍的末世情感也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陆玉麒教授自1998年提出区域发展“双核”空间结构模式以来,很多学者将双核结构模式用在区域开发、发展及区域间的旅游合作中。衡山、岳麓山彼此在地域空间上较接近,交通联系方便,景区文化联系紧密,景区管理迎来难得机遇,具备双核结构模式的本质特征。因此衡山、岳麓山可以按双核结构模式进行开发,实现景区的合作、互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越调《七擒孟获》和京剧《泸水彝山》是高牧坤先后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三国戏”,在创作理念与舞台调度、脸谱化妆与情节设计、间离效果与当众孤独等方面,两剧存在着诸多联系。从《七擒孟获》到《泸水彝山》,创作者力求回归戏曲的本体,充分说明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美学认识的深化,这是对自身的肯定和认同,显示出一种民族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陆羽茶文化产业是传统茶产业之外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属于文化产业范畴,隶属第三产业。陆羽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发挥陆羽及其《茶经》的品牌价值,可以直接带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茶学、茶文化都是陆羽茶文化产业的支撑学科。对陆羽茶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空间,是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精品产业。陆羽茶文化产业涉及到纸质传媒业、广播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艺术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教育产业等,已经悄然向这些相关产业与领域进军,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4.
《学衡》是持文化保守立场的学术性杂志,早期多刊登攻击“新文化运动”的言论。身为新文学家的鲁迅撰文回应“学衡派”众人,批评《学衡》的文化复古倾向。杂文具有鲜明的鲁迅式杂文的色彩,言辞犀利,切中要害,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魅力。鲁迅与《学衡》的论争,凸显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不同文化选择倾向,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逝世的800周年.陆游(1125—1210)是我国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喜爱牡丹,《陆放翁全集》中有关的诗文达20多篇.他在中国牡丹研究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其《天彭牡丹谱》(1178),是我国现存南宋最重要的牡丹谱录,为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西南牡丹专著.陆游作为我国古代西南牡丹研究的先驱者,其有关著作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与文化成就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因此,陆游还是一名杰出的园艺学家.  相似文献   

16.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如何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东山》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周初年的诗歌,今人傅斯年、徐中舒提出是鲁诗,鲁诗说种种理由是不能够成立的,《东山》是成王时关于周公的诗;关于作者,学术界多赞同归士自作之说,作者确实不是贫寒人家,但也还不至于如翟相君先生所言的“贵族”、“卿大夫”那么上层;古时山以东南西北为名者为常事,一般乃依都邑所在之方位而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东山为《东山》诗之东山证据还不充分,只备一说。  相似文献   

18.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存在的不幸人生境况及其客观环境和民族生存危机以及已然封闭、停滞的文化现实进行描写和评价的核心内蕴。其次是鲁迅以“不撄人心”“不相干”来概括与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救获现世民众又不能自我拯救的巨大困境和悲剧性。鲁迅以此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拯救的力量,他要创造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的灵魂的与自我实际生存密切相关更切实、更直观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东晋名僧慧远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话本小说《庐山远公话》即以他为主人公。做为寺院"俗讲"的底本,话本为哄动视听,增添了许多子虚乌有的情节,更有甚者,创作者还为这位名动凡俗的高僧设计了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框架。如果和慧远本人的真实经历及其果报观念联系起来,颇耐寻味,昭示了宗教与文学的纠结。  相似文献   

20.
白玉蟾是宋代内丹南宗第五代祖师。嘉定(1208—1224年)间,他居武夷山时曾与自号“懒翁”的武夷山冲佑观主管苏森情趣相投。在武夷山或浙江金华山,他们相互唱酬,品藻风月,诗酒往来。两人彼此了解,结下深厚情谊,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