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在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文化唯物论"支撑下的视觉文化,并非始终与人类视觉活动相伴而生,而是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视觉活动时期—原始视觉文化时期(模拟)—语言文化时期—当代视觉文化时期(复制和虚拟)。因此,"视觉文化"作为一个特定意指的概念,仅适用于视觉文化凸现的两个历史时期中,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视觉活动成果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窥视"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带给人们欲望的诱惑与快感的体验。笔者从"窥视"这一线索出发,运用后现代的视觉文化理论解读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中奇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为当代文学与视觉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数字视觉元素的发展激活了图像蕴藏的形式表意特征,在给予观者视觉快感的同时,也推进了视觉重构视域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是在种种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中展开的,其中包含着实指性与潜隐性的隐喻张力、具象化与抽象化的叙事张力、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象征张力。推进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需要从活化图像资源的时空意涵、优化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提升话语主体的图像素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语言文化的提升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学者关于“视觉文化”的论著,结合当代文化实践,探完了“视觉文化”的本质内涵及“视觉文化”的可能文化形态,并以此来观照当前文化的现实境遇,从而对使我们对当前的“视觉转向”有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听觉的文化,但随着电子科技与视觉传媒的发展,文化工业对经济利益的无限追求把文化产品转化为能带来资本增值的商品,并推动了以快感和欲望为指归的视觉文化的生成与蔓延.传统文化与故事的没落正是耳朵被阉割后的典型的文化事件,而时下流行音乐则进一步确证了文化视觉化欲望化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教学软件界面设计的视觉文化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十年来 ,计算机教育应用蓬勃发展。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使得 CBE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并且推动了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改革。教学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信息载体和交互工具等重要作用 ,而承担交互中介和信息显示功能的界面显得举足轻重。就像“文字文化”在传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样 ,“视觉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学习者的感知过程。界面设计不仅要遵循视觉文化的一般规律 ,还应力求正确参照视觉文化对学习者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从教学软件的最终学习目标出发 ,去把握设计的方向 ,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4月11日,由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0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幕。全省17个市和省直属中专学校的612名选手参加了八大类专业33个项目的竞赛。这是展示各市职业教育成果的一次大赛,和以往的大赛结果相似,取得佳绩的主要是省直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合肥市、马鞍山市、芜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高新科技和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视觉信息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媒体都以其独有的特征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视觉文化。本文立足于媒体的发展分析了视觉文化的由来以及视觉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及新课程整合的需要,交互性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20世纪90年代读图时代的来临,带来了视觉文化的兴起。视觉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多媒体课件视角,不仅有利于指导开发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多媒体课件,而且拓宽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并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黄万获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9-22,46
"视觉方式"在文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它是人们在观看时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感觉"一词在口语、心理学和艺术领域中各有不同的涵义,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在美术造型艺术中感觉是对视觉内容带有情感倾向并以特定形式为表达载体的一种判断结果,是表现形式的具体内容。在造型基础训练中,训练的核心应该是感觉,而不是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论文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传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图时代"使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但也给视觉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从视觉设计的主体、视觉设计教育、视觉设计所处的市场、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读图时代"语境下视觉设计的责任问题,强调视觉设计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读图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不要一味沉湎于表面上的视觉繁荣及其所带来的高额经济价值,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视觉设计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文字符号的统治开始被图像符号“僭越”,出版文化从一统的文字阅读转向部分视觉图像的阅读。那么,这种转向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堕落?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一趋势?本文将对“视觉文化”转向发生的原因,阅读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以及视觉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影像,更为重要的是,它颠覆了人们传统以来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讲,这种变化是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意象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形象。在当代小说中,则无疑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文化艺术转型包含了众多艺术门类的整体艺术思潮和审美文化,也指涉了社会经济、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的全方位变化。这表现在社会市场化、阶级分层化、意识形态的淡化与分化,大众传媒文化尤其是影像文化或视觉文化的崛起,审美的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艺术的大众化、世俗化、平面化和商品化等方面。这种转型体现于从以第四、第五代电影为主体的“新时期”到以“第六代”和“第六代后”电影和娱乐化、商业化影视文化趋势为主体的“后新时期”的话语转换之中。文章进而分析论述了影视艺术在结构、视角、时空意识等话语转型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手段。对文化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获得新的体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多元性和和谐性辩证统一、稳定性和变迁性辩证统一、传统性和现代性辩证统一的特性。文化的精华在于思想,在于理念,在于精神。先进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系统。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在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影坛新一代--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在主流话语的夹缝中求生存,其影像话语是迥异于前代导演的,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影像视点的边缘与另类,影像的碎片化都市空间,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