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去“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有疑才有问 ,有问才有思。“疑”是思维的起点 ,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思维则是释疑的手段 ,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教学中要思前顾后 ,系统地设置疑问。我概括教材内容 ,把教材分为三种情况 :一般内容的、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难度大的。备课时 ,因材设疑。对一般内容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有思考,才能解决疑难问题。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问”的艺术。每堂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自读中所”惑”之处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己活动的机会。问题提的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致,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学生摄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我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疑一问一议一论”一、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5.
刘念 《今日教育》2010,(5):57-57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要提问,但究竟怎么问,问什么,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思维,是对学习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增强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法及重难点安排,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善于设疑。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之后才会有新的发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疑,可见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疑而问,有问而思,这样才能充分发  相似文献   

7.
于涛 《学周刊C版》2019,(20):72-72
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善问,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指导学生高质量发问,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发问。  相似文献   

8.
张运兰 《科学教育》2007,13(4):46-47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能针对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大胆创造设计出不同风格、更富实效的课型,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求知,真正做到愿学、乐学、爱学。一、“问”使课堂活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要珍视学生的提问,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问,敢问是好学的标志,善问…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 ,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贵生疑 ,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有问 ,有问才有悟 ,有悟才有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求异思维 ,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新疆教育》2013,(9):18-18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14.
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提问支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梳理提炼出大问题,以大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习得、主动发展、自能构建和自主展示的舞台。为此,教师可通过“三分式”“四疑式”“五有式”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善问、会问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16.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蜓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  相似文献   

17.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发明千干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证明了“问”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教《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看谁能提出最有见解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梅花魂》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由花及人?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保存…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但何来“有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想问。但想问仅仅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将学生的“想问”及时纳人“会问”的轨道才是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和落脚点。在这个问题上,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百分数的意义”时采取了“示范问”和“梳理问”的做法。对思维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是学生由“想问”到“会问”的引燃点和催化剂,及时有效的思维梳理则是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针对文本不同情况质疑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研疑”“、择疑”和必要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解疑”落到实处,达到认真研读课文,全面思考、深入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