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继成  曹敬华 《内江科技》2008,29(5):109-110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搞清缝洞储层流体分布规律已成为合理高效开发该油藏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地质录井、生产动态、流体分析结果、地震资料显示四个方面对单井油藏T704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T704井的油水分布模式,深化了对单井缝洞单元储集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宋佳音  黄毅 《内江科技》2011,32(12):127+73-127,7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其储渗空间主要由洞穴、裂缝带、溶蚀孔隙组成,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油井出水导致的产量下降已成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在S94CH缝洞单元单井储层特征、开发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对S94CH缝洞单元油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S94CH缝洞单元总体呈现"油高水低"的现象,但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却十分复杂。油井开采后期对该类型的缝洞单元进行单井注水替油,能够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Y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比邻区托普台,对本区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区内主要发育两条北东向主干走滑断裂,始于加里东早期,结束于印支燕山期之间。与之相伴生的次一级断裂共同影响了全区的岩溶缝洞发育带以及上部的碎屑岩低幅度构造。针对奥陶系一间房组进行了储层预测,选取了对本区"串珠状"反射特征最为敏感的振幅变化率叠合趋势面,结合三维可视化对本区的岩溶缝洞带进行了精细的刻画,为本区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硕  马青  高春海 《内江科技》2012,(6):116-117
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地区典型井储层特征、成像测井和地震储层研究成果、试油试采成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哈拉哈塘地区暗河溶洞系统中未塌陷溶洞、塌陷型洞穴-洞顶缝系统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建立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概念模型,为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快速推进、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提供基础地质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雪敏 《内江科技》2010,31(3):87-88
在塔河油田非均质性极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缝洞型储集体在地震剖面上有相对应的反射特征,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总结了五类地震响应模式,依据此五类模式布井,提高了钻遇储集体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黄聪 《中国科技信息》2013,(9):41-42,44
本文通过对宝北区块岩芯裂缝的观察和测量资料,以裂缝地质特征和岩心描述为依据,利用玫瑰花图对区内背斜所发育的构造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三个油组作倾角和倾向的玫瑰花图,得到各个油组的裂缝优势发育方向和倾角的范围。并对沉积缝和构造缝的开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其开度分布范围。对构造缝数量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判断地层不同部位应力场的强弱。  相似文献   

7.
鄂西渝东区地处川东高陡背斜东缘,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十分发育,其中飞仙关三段是主要产能贡献层,该段包括白云岩和灰岩两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区内最优储层。由于该区构造活动频繁,烃源岩演化程度高,储层孔、洞、缝杂乱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急需对鄂西渝东区飞三段针对性开展储层特征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飞三段储层的孔喉特征和成岩演化规律,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提高单井产能,为老区高效有序开发点拨方向。同时鄂西渝东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对其它同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然溶洞是缝洞型低渗透性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压裂产生水力裂缝沟通井筒与储集体是提高该储层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TOUGH-AiFrac流固耦合求解器,研究溶洞大小、数量及位置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当溶洞内压较小时,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受其尺寸的影响较小,当溶洞内压较高时,溶洞半径越大对水力裂缝扩展影响越强;(2)当存在多个溶洞时,水力裂缝扩展主要受内压更大的溶洞的影响;(3)溶洞对水力裂缝的影响范围存在阈值,只有当水力裂缝扩展至阈值内受到溶洞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调整压裂施工方案及优化缝洞型油藏储层体积改造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洪波 《内江科技》2009,30(12):93-93,46
本文运用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缝洞单元进行了划分,并按连通范围及天然能量大小,将缝洞单元划分为Ⅱ和Ⅲ1、Ⅲ2类,接着根据完钻井的动态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所划分的缝洞单元的油水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塔河油田后期合理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深凹区多发育薄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对研究区内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参数;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井数据,对获得的参数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储层的特征响应,从而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最优参数;然后进行储层参数反演,最终确定合理的地震储层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周子浩 《内江科技》2014,(5):108+117
<正>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蚀孔、洞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溶蚀孔、洞的形态不规则,发育不均一,空间分布随机性大。此外,该区由于多期成藏,流体分布复杂,这些因素不利于布井、编制开发方案和油藏的高效开发。这种情况下,进行缝洞体的识别、分析井间连通性、划分缝洞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基岩总体为非储层,有效储集体为岩溶作用形成的次生孔、洞、缝型储集体。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是该区主要的产油气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物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一间房组地层的基岩孔隙度低、渗透性差,测井解释后储层物性参数仍为低值。相邻的中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储层物性明显较东部斜坡带好。通过对东部斜坡带一间房组地层的岩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构造演化特征和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缝洞充填程度是控制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吴峰  张亮  张江江 《内江科技》2010,31(5):110-110
碳酸盐岩在后期成岩及改造作用下,发育有缝、洞、孔储集空间,这些储集空间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场所。本文以苏1井为例.应用碳酸盐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及测井声波时差比值参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冀中坳陷霸县凹陷苏桥古潜山碳酸盐岩进行评价,计算出缝洞孔隙度、声波时差比值及双侧向电阻率比值,结合岩性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储层好差的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14.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裂缝发育程度是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评价常规纵波与三分量数据对于裂缝预测的能力,以塔河油田沙48井区常规三维纵波地震数据与三分量多波地震数据为例,运用常规纵波曲率与相干、转换横波分裂分析技术对该井区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纵波的曲率和相干分析等裂缝预测方法而言,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基于三分量数据的横波分裂分析是一种更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多分量地震不仅可以预测裂缝发育有利区带,还能预测发育的方位,而且裂缝预测结果精度更高,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裴磊 《内江科技》2011,32(3):108-108,155
准噶尔盆地永1井地区由于上部煤层的屏蔽作用,导致西山窑组储层的地震资料品质不理想,断裂系统与储层的发育特征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种地震、地质资料,建立该地区地震属性参数与地层岩性、物性特征变化及含油气性对应关系,采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进行断裂系统与有效储层的预测,较好的识别出了该地区的微小断层发育特征,并落实了储层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7.
前期地质研究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孔洞型、裂缝型、孔-缝型等多种类型。储层横向变化较大,同一构造带内储层也不尽相同,现有地震资料中发现一些"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如何寻觅本区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进而预测本区有利储层的展布是目前勘探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反射异常体刻画、AVO效果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雪梅等 《内江科技》2014,(2):60-61,66
<正>泌阳凹陷深凹区受白云岩高速层、较薄储层等多种因素影响,多种复杂因素加之各种预测方法的多解性,使预测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针对泌阳凹陷深凹区的储层发育特征,建立不同类型的典型油气藏地震正演模型,模拟地震反射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地震响应规律,依据地震响应规律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减少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与解释中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更好地发挥了地震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农发水保一期实施采取的"沟、管、洞、缝"治理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震曲率属性在预测裂缝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天宝 《内江科技》2011,32(9):134-134
华北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孔洞、裂缝为主,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其中裂缝对储层发育起到主导因素,因此裂缝的合理预测,对形成规模效益储量,以及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水关系较复杂等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于二次三维采集地震资料,以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为主,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寻找有利区带,更精确地预测储层空间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应用,展示了裂缝的非均质空间展布特征,与实钻情况吻合,证实了曲率预测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