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所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一书对"本色语文"做了详细的解释。本色语文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教师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按照这一思想,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显然远离了"本色"。就拿本色语文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来看,高中生的语言素养包括:对语言  相似文献   

2.
追求有效课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应如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激情——彰显活力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特别是在示范朗读和解说文意时,教师必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帮助教师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南关区于2009年确定了"品味语言,有效阅读"的研训主题。在几年的研训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老师们也遭遇了种种困惑,如何让品味语言、有效阅读真正有实效,下面通过《会飞的蒲公英》一文的教学,谈谈"品味语言,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4.
"习得"与"学得"是语言教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两者与儿童的语言学习紧密相关,与我国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文字运用高度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理论对语言"学得"的研究偏少,以致在语文教师中传播有限甚至带来一些混淆和困惑。因此,对"习得"与"学得"的概念以及两者关系的厘清和探索,构建儿童语言"习得·学得"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就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意"是手段、是途径,"言"是主体,是根本。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目标追求。因此,语文课文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感觉和语言智慧的传递。而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师生对话这个核心枢纽环节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一般以问答形式为主,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其中"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中,改变教学方式,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实质,忽视语言教学,把语文教学固定成了"快速浏览——小组讨论——学生评价——拓展练习"的简单模式,没有了语言的感知、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托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成人教育工作,以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为定点做了"现代汉语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发现小城镇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使用中存在语言分裂现象:语文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运用不成正比,语言需求和语言能力也不成正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普通话"成为主流,"现代汉语规范化"要真正有效实施,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今受高考束缚,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任务为终极目标,完全忽视语文的功能——"语"和"文",即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因此,本着"语"和"文"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展开教学,力图体现新课标背景之下"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早已成为近年来语文界研讨的焦点和热点。渐渐地,语文教学要从"内容分析"的沉疴中挣脱出来转向关注表达——强化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正道上来,这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欣喜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练习多是单一指向学习结果的,对实践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高级别的思维过程,学生无法对语言实践的过程进行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语用型"练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循文设路——以"练"促进语言习得、基于文本——以"练"提升语用能力、拓展文本——以"练"培养综合能力,是有效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严国亮 《语文天地》2012,(15):55-56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语言的完美与否对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语言的完美应当成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达到完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炼。  相似文献   

14.
要改变学生习作中词汇贫乏、内容浅薄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挥语言的范例——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适当补充新鲜血液——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学中面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品味语言,品出滋味,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没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学习语言。转换教学观念,用心品读语言,是语文教学走出耗时低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成人高师独特的办学特性,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编写切合成人高师语言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言语得体——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话语理解与分析能力,语文教师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方言背景的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系列课程建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均有创新,具有时用性、原创性和推广性,人才培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成人高师独特的办学特性,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编写切合成人高师语言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言语得体——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话语理解与分析能力,语文教师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方言背景的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系列课程建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均有创新,具有时用性、原创性和推广性,人才培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是语言的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语言的设计,促进课堂语言发挥魅力。但是,从目前语文教学中我们了解到部分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语言的设计。基于此,笔者提出"语言趣味化""语言探究化""语言积极化"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设计的策略,促进语言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视野,挖掘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步入了误区,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忽略了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想把握住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就要在活动中,把语文教学的"根"——"语文味"留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主题开发中重视语文味,在活动过程中彰显语文味,在语言表达中渗透语文味,在活动形式中凸显语文味,以语言教学为根本,让"语文味"成为综合性学习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和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明显区别:首先是"先后之别",即思维在先,语言在后。教师对学生训练时,要沿着"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这一过程进行。其次是"内外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