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拿到了窦坤博士的新著《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眼睛为之一亮。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版式,大气而有历史穿透力的封面,凝聚着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与封面设计者们的智慧与辛苦。更精彩的是它的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执世界舆论界牛耳的英国《泰晤士报》的名记者莫理循在中国二十多年传奇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一位鲁迅研究者曾有言:“《两地书》是生活教科书,是很好的精神财富,作为鲁迅、许广平通信集的《两地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书,而确实够称得上一代青年的生活教科书。近期柏朝霞著《〈两地书〉论稿》(中国窗口出版社2010年11月版)出版,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3.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诸如鸦片的普遍种植、官吏的颟顸腐败、乡土社会的凋敝、边疆军备的废弛、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在西南的事工、民众对现代化设施的破坏等等。莫理循还在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认识晚清西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胡先生,您是史学界中的老一辈学者了,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特别是在长期的辛亥革命的研究中,做出了丰硕的成果。您长时期在清末民初这段历史与社会的研究中,潜心钻研,深入探索,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受《历史教学问题》之托,想请您谈一谈个人的学术历程和治史的体会,一定会对年轻一代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沈敏 《现代语文》2007,(9):115-115
目前文学研究愈来愈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趋势,即不断地拓展、深化与细化。如何开发新的学术疆域,如何使研究富有个性、深度和可持续性,如何言人所未言和独发新声,成为了摆在文学研究者面前的难于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以古典文学中的唐代文学研究为例,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拓宽学术视野,倡导文史沟通,  相似文献   

6.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上一直是个纷争不休的话题。在清末,这一问题夹杂在有关“立宪”的争论之中,在民初,这一问题直接表现为有关联邦制与郡县制的争论。本文择取商务印书馆1904年创刊的大型综合期刊《东方杂志》为研究个案,通过对镇刊一群文化保守主义者相关言论的剖析,从中析离出他们既不同于极端的集权派,也不同于极端的分权派的相对独特的调和思想与折衷主张,以此深化我们对这一历史话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士立和闻有红撰著的《隋文帝杨坚》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述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扬坚生平事迹的大型传记。该书史料丰富,论理深刻,叙述生动活泼,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专著。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传统的四大文学名著。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自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表现了魏蜀吴三国在激烈的政治军事角逐中的此消彼长,刻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正值中国朝代鼎革与社会转型之际,身处其间而行将消亡的士人群体一方面不得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学习和传播旧学新知的使命,一方面还要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社会中觅得谋生之所,他们的身心承受着历代士人不曾有过的多重裂变。如果要深入了解此一时期士人经受着怎样的社会认知、行为应对与心理调适,就有必要以个案的形式对这一过程进行细致完整的考察。以《癸卯汴试日记》作者澹庵为研究个案,通过引入乡会试同年齿录可以考证出原本履历不详的澹庵为籍贯江苏吴县的癸卯科进士孔昭晋。孔昭晋从应考入京出仕,到还乡参与地方自治,再到隐居整理地方文献,这一从"国政治"到"乡政治"再到"乡文化"的退避嬗变,勾勒出近代士人在朝代鼎革与社会转型之际一种伴随着焦灼与泪痕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0.
胡胜 《丹东师专学报》2009,(2):F0002-F0002
刘卫英女士的大作《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问世了,读后感触良多。正如陈洪教授在《序》中所言,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解读”。明清小说研究的专著不能说汗牛充栋,至少也是琳琅满目,就在这众多的同类专著之中,该书的确称得上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1.
12.
13.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14.
未来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 ,终生学习的一个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 ,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应培养和发展这种能力。学生学习历史 ,仅限于历史教科书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科书限于篇幅 ,提供学生构建历史表像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只靠教科书的内容 ,学生很难对某一时代 ,某一事实或某一人物的特点有清晰的了解 ,并留下鲜明的印象。而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补充史料 ,加强史料的阅读训练 ,正是为了弥补教科书的这一缺憾。史料的应用既是教科书知识内容的延伸、加固和补充 ,同时也为理解和…  相似文献   

15.
类书是我国古代形式比较独特的一种书籍体制,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正显示出它的包罗万象,无类可归的特点。史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曹魏时期皇皇八百余卷的《皇览》,惜后世不传。此后历代,但凡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府便组织大批渊博学者从事类书的编纂工作,也有个人独立从事之事。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16.
清末警察在直隶、北京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清末警察既是近代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表征,又是近代城市文明的构件,同时也影响并引导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此外他们还通过开警智、开民智等方式积极投入到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近代文明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末直隶、京师等地警政中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包括诸种复杂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华向娟 《学语文》2010,(3):15-15
《鸿门宴》涉及许多古文化知识,如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学生们对这些古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不能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古文化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9.
20.
德育课程的开发在世界上是一个难题。跨入新世纪,我们希望能编出一本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在此,我们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