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学科教育学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庆钟 《教育科学》2004,20(5):26-29
本文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科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学科教育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地理教育学课程特点及选择教学手段、方法的依据 1.课程特点 地理教育学主要特点:一是理论性,它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包含了地理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理论基础;二是应用性,地理教育学不仅传授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三是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不同的基础教育地理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地理教育学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四是技术性,高师地理专业各课程中,地理教育学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操作和软件制作的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多样化的趋向正在使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失去原有的“独尊”地位,高师教育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育学科自身具有的某些特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育理论具有的平民性,使得教育学缺乏个性、权威性和垄断性;教育学科培养目标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又使得教育学缺乏明显的实用性;就业难的问题影响着教育学类专业的教学质量。21世纪的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将给高师教育学类专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基点,教育学类专业有必要对其课程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增设一些与中小学课程有关的基础学科;在专业必修课中加强课程理论的教学;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提供相对多元化的课程模块,以便在专业内部形成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比如增设培养教育咨询员、培养综合课教师的课程等。教育学类专业的主导方向应是面向中小学,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急需人才,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公共教育学课程是高师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和特色课程。它对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及服务基础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师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它在高师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与全方位的思考,并由此提出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构想及措施,以利从整体上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5.
三、历史教学论部分 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有关学科教育学与学科教学论的争论。有将课程与教学论视为教学论研究范畴的,有把课程与教学论等同于课程论的。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学科教育学,既不同于课程论,也不同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也难以概括其要旨,其研究范畴应该和教育学的研究范畴看齐。这样,对历史教学论的界定,也同样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学政治学科教育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滞后以及学科教育学教师角色意识模糊等,这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中学政治课新课程的冲击,政治学科教育学应该在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便更加贴近中学政治课的新课程,为中学政治教师的职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课程缺乏师范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更多地被作为一门知识课程而非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教育学缺乏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课;教育学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着缺陷,导致教育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中缺乏基础学科的支撑,教育学的工具属性难以体现.因此,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必须要调整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定位,建立教育学的教育实践体系和改革教育学师资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8.
陈庆文 《高教论坛》2011,(5):43-45,52
教育学课程群的提出,旨在探寻教育学课程建设的内外在规律,为高师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教育学科的繁荣是教育学课程群建设的学科基础,教师教育改革趋势是其实践基础,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则是其外部动力。对于教育学课程群建设,首先要明确课程群选择的依据,其次增强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再者注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伴随着基础教育实践的变革和发展,基础教育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教育学中分化成独立的二级学科,理论体系逐步成熟,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制度日渐完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持续壮大。基于基础教育学的本质内核,教育学界确定了其学科内涵,厘清了其学科定位,明确了其学科内容。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以全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导向,进一步明晰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精准引领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优化基础教育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公共课"教育学"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有失偏颇,使得这门课程在定位上存在误区,虽然现行教育学课程改革名目繁多,但实际上仍是将教育学定位于"三栖学科"设想的延伸.教育学教材的改革应以教师-学生间直接教学-教育过程为重点,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问题和广义德育基本问题为核心,建构起能够提供有关中国现行教育结构与教师工作的起码的理性知识,使学生对教育结构和教师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的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组织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是实现传统的数学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此项改革使零散的课程得到整合,课堂更富生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适用数学师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历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忽视学员的个性化需求。重理论,轻实践。本文从强调学员的个性发展出发,建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并从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学员成绩考核等几方面论述了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关注并发现我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我市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视野:一种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和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着新一轮的学校文化建设热潮。其中,课程与教学文化成为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核心价值追求。课程与教学文化的转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日本小学生的个性教育是一种"全员化个性教育",其个性教育的成功体现于"法律和制度并重"、"教改与课改相印"、"个性与共性相融"的改革与教育实践。面对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开放化背景,通过审视日本小学生个性教育深入开展的动力和举措,探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本轮课程改革对城市和农村的要求是一致的.由于贵州省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如果不考虑到农村地区教育存在的实际"差距"、实际"困难",统一要求在同一时间里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这是不现实的.思南县的教育在贵州具有代表性,本文提出的问题,期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成绩卓著。各类音乐师范院(系)在积极的宣传、研究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将音乐新课程标准及其培训纳入了教学工作之中;许多教师还参加了国家、省(市)的音乐新课程的研究、培训,并出了不少成果;而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生教育工作等,都无不显示出高等师范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各高等艺术师范(院)系虽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但是对自身的改革还显得被动和保守。因而转变观念,调整课程结构,为音乐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教师教育面临基础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高等师范教育和教育管理部门面临重组教育资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要通过全面深入地改革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强调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教材建设,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专业是高师院校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及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而新设置的专业.本文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并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