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程序可分为“设疑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总结回授”四个阶段。一、设疑导入,明确目标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屏幕出示:15、14、34。学生读出分数,认识分母、分子、分数线。然后设疑: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分数?由此揭示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二、参与探究,概括意义分层次探求新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此,教学时应把“疑”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激疑、导疑、探疑、释疑、解疑中获取新知,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提问即有目的地设疑,“疑”设的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设疑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注意问题的逻辑关系。由于提问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目的的多样性,设疑的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一般有:1.设疑法,即先使学...  相似文献   

4.
巧设疑问     
蒯军亚  王媛媛 《课外阅读》2011,(12):216-216
本篇文章的主要论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疑的几种方法:激“疑”、巧“问”、示“错”、设“障”、求“变”。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对课堂新授是有很大帮助的,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为人师者在教学中应该把传授知识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思考作为一个整体任务来完成。在政治课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设疑释疑法,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他们学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设疑释疑无疑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本人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正确实施设疑释疑法,教师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深…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大纲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注重在教学中设疑。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授课,及时设疑  在许多教师看来,每堂新授课,似乎学好基本知识,搞好基本训练,就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了。其实,这正是教师及时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来一个及时适度的设疑,就如同一…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的设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呢?从设疑的新颖性、设疑的适时性、设疑的量力性、设疑的直观性、设疑的现实性、设疑的变式性、设疑的自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为人师者在教学中应该把传授知识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求知、怎样思考作为一个整体任务来完成。在政治课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设疑释疑法,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他们学会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设疑释疑无疑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求新知 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转移到课上的兴奋;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规律活动的最佳时机。例如:讲“带分数乘法简算”这节课,可以这样引入,先出一道题;1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结果,而且能说出自己的算理。老师马上又出了几道: “你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这可难住了学生,有的学生忙…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教学设疑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设疑即提出疑难问题。设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课堂设疑四忌设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有积极作用。但设疑如果缺乏层次性、启发性、针对性、系统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所以,课堂设疑有四忌。1.忌深而难设计的问题过深,会使学生望“疑”兴叹,失去信心。应设计一些略高于...  相似文献   

13.
陈玉宇 《考试周刊》2014,(91):39-39
疑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设疑,鼓励他们设疑,并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于设疑。培养学生层次性设疑思维,使学生疑出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设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采用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得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巩固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和创造,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就是根据这三个层次而设计的教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过程:一、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中的设疑●山西河津中学王玉海教学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引入渴求知识的境界,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学习中摆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现就物理教学中如何设疑谈几点看法:一、新课前的设疑好的新课设疑,犹如磁...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4):160-161
课堂问题设疑是教学的重要措施,教师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深入教材资源、学生资源,从而将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的特点形式传递给学生。如果课堂中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设疑,学生就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因此,在现如今要求严谨的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引导性的设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 ,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有了兴趣 ,才能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探究 ,才能有所收获。利用问题 ,产生疑惑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地独立思考。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 ,探究新知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问题 ,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1 …  相似文献   

18.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设疑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时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从情境设疑、实验设疑、生活设疑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课堂运用设疑导入的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良 《教书育人》2007,(7):33-34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生会设疑、并探究培养学生的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20.
质疑能力是指一个人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积极思考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教师先设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设疑要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