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累将来     
肖晓阳 《师道》2002,(4):56-57
“审慎在我们没有把握的时候是必要的,至少我们保护了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从书上看到的这句话虽然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于我却有很深的体会。我的儿子长得精灵、可爱,我们都叫他“阿迪”。我和丈夫都是学艺术的,潜意识里希望儿子将来也像我们一样从事有关艺术方面的职业。我们都觉得阿迪有着这方面的潜能。他的观  相似文献   

2.
林国英 《家长》2012,(4):7-8
儿子学习英语一直不入门,他的英语作业本上有很多错误,很多单词都拼不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这着实让我头疼。老公是英语老师,为了让儿子学好英语,我跟老公商量,让他每天晚上给儿子"开小灶"。可我们把这个决定告诉儿子时,儿子吃惊地问:"你们不是从来不陪我学习吗?"  相似文献   

3.
我儿子从小学到现在读完初三,一直德、智、体全面发展。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能忽视对孩子点滴小事的引导和教育。儿子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即教他背诵《悯农》这首古诗。意在让他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都来之不易,都要格外珍惜。儿子吃饭时,碗里剩一粒米,我都让他吃掉;对每一张纸,我不允许写几笔即随手扔掉。有一次,我们全家在外散  相似文献   

4.
子路 《家长》2012,(8):50-51
一天,王女士找到我,她说:“我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但我愈发感觉教育不了他了。一直以来,我们都事无巨细地照顾他,为他选最好的学校,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就让他一门心思地学习。可如今,他不仅跟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丝毫没有主见。我跟他爸爸都快急死了,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相似文献   

5.
童言有感     
从儿子出生,我们就一直在注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教育好孩子,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还不会坐的时候,我就常常指着书上的图画给他讲故事,不知是书上的图案吸引着他,还是他能听懂故事,每当这时他总是不哭不闹,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随着儿子的长大,他渐渐恋上了图书,在他只有八九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坐在床上看好长时间的书,奇怪的是他也从不撕书。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教他背儿歌和古诗,每当他能背出一首,我们便给他很多鼓励的话,儿子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由于我们的正确引导,儿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爱动脑的习惯。说起儿子爱动脑,我想起了儿子在两岁时的两段趣话,也是这两段趣话,让我了解了孩子,不断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有了儿子后,我们的生活就增添了新的情趣。每天下班回来,我和妻子都沉浸在同儿子的交往中。我们同他戏耍,同他谈话,同他散步,同他做可能做的一切。在这种交往中,儿子对我们的依恋之情日深,我们对儿子也越来越亲呢,尤其是我的妻子,更是如此。因为我的妻子不在校内上班,下班时间又晚,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任务差不多都是我的,相对来说,我同儿子的接触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7.
义嘉 《家教世界》2008,(4):14-14
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5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儿子,我和丈夫比较注意对他的教育。孩子上学后我们努力为他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在儿子面前,我和丈夫从来没有吵过一次嘴。因为我们知道和睦温馨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尽管如此,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让我们不满意,因此多了很多指责。他也很生气,经常埋怨我们不理解他。母子之间、父子之间的冲突渐渐多了起来。无奈,我们只好想尽一切办法与儿子沟通,在实践中摸索适当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子路 《家长》2012,(Z2):50-51
存教育孩子时,家长不妨在帮助指导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同时,给孩子留一些缺口。一天,王女士找到我,她说:"我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但我愈发感觉教育不了他了。一直以来,我们都事无巨细地照顾他,为他选最好的学校,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就让他一门心思地学习。可如今,他不仅跟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丝毫没有主见。我跟他爸爸都快急死了,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我问儿子:"我们是不是朋友?"儿子却说:"努力吧!我们离朋友还差得远呢。"我试图与儿子做朋友是从他的一个眼神开始的。他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因一件小事,我训斥了他,他居然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让我心惊。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无论如何也驱赶不走他那桀骜不驯的目光,心想:他真的是长大了。我失落的同时,也下定决心改变我的家长作风。  相似文献   

11.
一直都很乖的儿子这几天火药味十足,我们说的话他总要表示反对。那天,儿子放学后没有回家。第二天就要考试,他还这么贪玩,我们焦急万分。儿子回来后,没等他解释,我就冲着儿子发了一通火。我说:“如果不想读书,现在就可以去流浪,我们绝不会阻拦。”事实上儿子是在学校帮着老师准备第二天的考场。当知道缘由后,我向儿子道歉。儿子虽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2.
惠让 《宁夏教育》2004,(3):65-66
儿子生来活泼聪明,他能从电视节目中学会动物的鸣叫.会神气活现地表演各种动作。跟院子里的小朋友玩,无论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他都能指挥,也从不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周围邻居谁都说他聪明,心眼好。让我发愁的是儿子放学回到家从来不主动做作业。他做作业时,必须要父母管,父母稍一放松,他就不知去向或是把玩具拆掉认真地去重新组装。对孩子这种表现,我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才能帮他改掉这种不爱做家庭作业的不良习惯。为此,我跟儿子的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现将交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供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螺 《家长》2008,(5):39-41
儿子说:"老妈,我喜欢上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隐隐地有一点担心。作为母亲,我当然希望我的儿子是单纯的,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不希望因为一个女孩子的出现影响他的前途。可丈夫说:"如果我们生硬地阻断他们的来往,只能适得其反。而且在儿子的心中,也许会留下一生的遗憾。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随时因势利导,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经历了这件事以后,儿子一下子长大、成熟了很多。  相似文献   

14.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拥抱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 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  相似文献   

16.
儿子升入高中的第三天,回到家中告诉我“我们班新来了一个插班生,住在咱们家前面的小区,我们俩放学可以一起走。”“好哇!”放学路上有个同伴,一直是我们所希望的。儿子又有些神秘地对我说“他是个富哥。”看我不明白,儿子详细地告诉我:“他家是大款,他妈妈是经理,爸爸是老板,他舅舅、叔叔都在他爸爸的厂里干活。”这让我有些意外,虽然如今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但我们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一个富翁相处,他肯定会对儿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儿子,每天不管多忙,我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儿子还小,不懂事,大多时候我说他听,他问我答。儿子渐渐大了,从书本上、电视上知道了许多天下事,每晚临睡时儿子都要和我讨论一番。儿子说,我们的聊天是他最好的催眠曲。常常谈着说着,儿子的声音小下去,呼他不应,细看,他已经香甜地睡着了,嘴角还挂着笑呢。前些时间我到青岛学习半个月。第3天晚上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9岁的儿子在电话里带着哭腔告诉我:“爸爸,我想你,睡不着觉。”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我能感受到儿子那份浓浓的依恋。在电话里,我安慰儿子,与他谈论他关心的事情:训练…  相似文献   

18.
靳红艳 《家长》2009,(7):16-17
早上,我习惯性地问儿子:“昨晚唾得怎样?”儿子皱着眉头,说:“又失眠了。”可能是怕我担心,他安慰我说:“最近,我周围的好几个同学都失眠。”  相似文献   

19.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20.
楠杨 《家长》2011,(10):27-28
忆起往事,我感到很惭愧,我的爱心"打折"的同时,也让儿子"近墨者黑"了。转眼间,儿子升入小学高年级了。为了培养儿子的爱心,让他在享受我们为他营造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使他懂得关爱别人,我特意在他开学前,带他去北京"太阳村"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去之前,我和儿子商量,带一些东西给那里的孩子们。我的目的除了让儿子奉献自己的爱心,还要让他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让他明白他拥有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