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的”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式,前人已在某些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了比较。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从焦点、语气方面来分析两类句式的不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句法学将英语一元谓语句分为非作格句和非宾格句两类,这两类句式看似相近,实则不同。通过两类句式从句法语义关系和生成推导过程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看出最简方案对语言中句式生成的高度概括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与…孰”和“…孰与…”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这是两种基本相同句式,但通过从词性、词义等不同方面分析,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在NL”的语义指向、语义功能分别对“在NL”置于主语前和置于主语后这两类句式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跨出单句的形式和范围,尝试将包含“在NL”的句式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全面揭示制约“在NL”在这两种不同位置的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因素以及这两种句式的对应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可分为两类.文章从动词带保留宾语"被"字句和动词带非保留宾语"被"字句两类不同句式分别探讨,认为这两类句式各有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李莉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82-83,9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汉语普通话通常用“把”表示处置式,在襄樊方言中则有另外两种句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本文对襄樊方言中的这两个处置式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处置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如果"句式与"如果说"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如果"句式和"如果说"句式的各自特点,比较了两种句式的异同,讨论了有关相互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X是X”句式以“是”为轴心,前后成分完全相同,表层形式简单而内在意义丰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从“语义——语用”互补原则的角度出发,对“X是X”句式进行比较细致的语义分析可以发现,“X是X”句式并不像许多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毫无语义学上的意义。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语义和无限的潜在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谓句和兼语句是汉语中特殊的句式,前人对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这两种句式作了详细周密的论述。本文将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按动词结构的语义关系来分,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顺可以分为四类;而廉语句从结构上则分为三类。本文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借此蠡测秦代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处所词+Vp”与“VD+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2.
"在+处所词+Vp"与"Vp+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在句法和语义上都紧密联系的两种句式,但二者在自然语言中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句式本身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以及"把"和"被"的标记作用不同。要解释两种句式的差异,需要从语义入手来探讨两种句式中论元成分和语义角色的不同,进而对比两种句式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的语义关系对比较句式的影响及比较项的语义类型两个方面分析纳西语比较句式中的比较项、  相似文献   

16.
析"什么x不x"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x不x"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句式,有原式和变式两种形式.文章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描写,初步揭示了这种特有句式的某些特点,并认知了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这种句式体现了语言中的"经济原则"和"凸显原则",同时带有语主本身强烈的消极情感因素.事实证明该句式与"什么"的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表比较的“有”字句的两个比较项在深层结构中应当是对称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原则的制约。它们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类型上往往表现出种种不对称现象。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其不对称的情况.将其归纳为句法结构不对称、语义类型对称和句法结构、语义类型均不对称两类,并认为比较项的省略、空缺、任指,以及该句式的特殊用法“比况”是造成比较项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死了一个人"和"一个人死了"是一价动词同义句式。国内对于同义句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准备在前人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死了一个人"和"一个人死了"这两个句式,对哪个是基本句式,哪个是派生句式进行确认,并分析由形式的差异所导致的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V满"分化为"V满1"和"V满2",总结出区分二者的形式标志为"其后能否出现表示确数的数量成分或具有[ 数量]语义特征的名词"。对"V满1"句式中同一个动词进入"X里"和"X上"两个框架的情况进行了认知解释,考察了"V满2"所构成的歧义现象、语义类型及其分布表现,还对"V满了很多NP"句式扩大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