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9,(3):57-59
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极具个性化的精神作品,小说到电影中间存在着改编剧的叙事转换问题。从冯小刚导演改编严歌苓小说《芳华》的叙事转换入手,分析两种不同叙事类型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情节方面发生的转换,以及两者之间的微妙差异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4.
仲靖 《海外英语》2024,(2):211-213
中外学界对福克纳的《烧马棚》有一种共识:作品从儿童视角批评了藐视文明规则、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父亲形象。作者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流露出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确实是情节发展的走向。然而,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隐性叙事轨道。福克纳借儿童视角叙事的不可靠性,含蓄表达了对小说中父亲代表的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农民的同情。发现这一双重叙事进程后,人物形象由扁平单一变得圆形多样,作品的主旨能够得到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后殖民视角对小说叙事者、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模式和Y型的叙事结构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作者对殖民主义造成的后果的深切忧思和无奈。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的早期小说特别注重文体 ,对话体和戏剧体成为契诃夫独特的叙事方式。契诃夫小说与戏剧的联系 ,还表现在情节和叙事结构上的戏剧化 ,尽力追求文本的戏剧效果。契诃夫的中后期小说更重视叙述视角的转换 ,常常呈现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相互交叉的复杂的叙事格局。在时空观上 ,契诃夫时而淡化时空 ,时而又严守时序 ,显示了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作家田彬的长篇小说《青诀》从人物对话和动作构成的场面描写推进故事情节,采取了中国小说叙事的传统模式,呈现出浓厚的传奇故事性。故事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情节、相对固定的叙述视角表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多主角塑造人物形象。传奇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奇特性、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传奇性。“真实性”缺席的情节设置、审美缺席的任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奇幻美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运用幻想的、非现实的因素构成整体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可能性,描绘出存在的图形,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逼近和洞悉人类生存的本相,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前后,王蒙小说的叙述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之前他采用的是传统式视角,此后,虽然仍然使用第三人称,但已不再是传统的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主人公为视角的有限视角叙述。而王蒙小说这种叙述方式的转变正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转变也使我们看到了作家读者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明而又系统地论述了美国英语在其早期形成过程中与印第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在拼写、用词和语法方面的差异,并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观点及美国历史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印第安语在美国英语中存在的现象及对美国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学大众化思潮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学的雅俗流变的角度来看,学大众化思潮既表现了学的严肃性,又显示了学的通俗性,它是一种超越雅俗的学整合过程;从学的接受和创造的关系角度来看,普通大众既要走向新学,而新学作家也应当走向普通大众,它是学的接受与创造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只有在学的雅俗整合以及接受与创造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新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期刊应参与社会、深入社会 ,从社会的视角透视教育现象 ,研究教育问题 ,同时 ,从社会的视角探索期刊的特点及规律。教育期刊的社会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视角、教育文化视角和科技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诗人。他的风土诗形象地描写了西域的民族风情,不但改变了元代以前西域诗凄楚之情,而且也影响了后代西域诗的创作。其诗中表达了一种“不妨终老在天涯”的豪迈之情,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西域诗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二月河、唐浩明等人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研究的梳理,指出学界对历史小说研究中"大众"视角的缺乏。"大众"视角包含着具体的诗学意蕴、观念意蕴和接受图景,它不仅是研究视角的转移,也包含着研究者身份认同的调整和研究过程拓展的必然,这在历史小说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儒家经典《论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其哲学、政治、教育等内容人们常有提及,而对其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一方面,目前所论尚不多见。本文即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视角这一层面进行探讨。按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仁德视角评价、功用视角评价、礼法视角评价、任贤视角评价和情趣视角评价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古代书画审美范畴“气”的研究在整体上存在如下不足:研究的视角是孤立的而非联系的,是静止的而非动态的;研究的方法处于“前科学”状态,凭直观经验进行随文阐释,缺乏必要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对“气”的解读往往偏离了特定时代人类审美认知发展的客观性。如果研究视角从范畴转到语言符号,就能使“气”的研究增加客观可信度,表现在:形式与语义互证,辩证分析言语意义与语言意义,区分“共时”与“历时”两个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