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存的道德体系所肯定和实现的道德信念与规范,形成特定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心理和道德实践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872名青少年为被试,探讨了媒介不良接触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媒介不良接触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具有正向累积影响,即攻击行为随媒介不良接触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2)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犬儒主义特征在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而道德推脱又在道德认同和犬儒主义特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4.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结论评估的推理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逻辑课程学习对信念偏差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无论是时间推理问题还是三段论推理问题,逻辑课程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也没有改变学生在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强度与表现模式.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信念偏差效应不仅与被试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关,被试抑制无关信念的执行控制能力也是影响信念偏差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谈引导大学生建立道德信念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推动力,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建立道德信念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影响因素是需要、情感和社会环境。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使其产生道德需要,以建立道德信念;要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形成稳定、深刻、强烈的道德情感,以强化道德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增强免疫力,抵御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坚定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国内外新近研究成果,采用词汇学的方法,以2074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道德人格由四个因素组成:不道德性、与人为善、刚正无私和诚实本分。其中,不道德性包括五个小因素:弃义、功利、放纵、狡诈和攻击;与人为善包括三个小因素:仁爱、信义和尊重;刚正无私包括两个小因素:刚正和无私。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法,以213名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其道德认同、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的状况,并探讨前两者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群体在道德认同、道德判断以及人性哲学两个维度方面得分均较高;(2)道德认同得分与道德判断呈显著正相关;(3)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是人性哲学中的"愤世嫉俗"维度与道德判断中的"该受谴责"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语音形态的攻击和被攻击动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同一地区的男女大学生各30名为被试,利用任务分离实验法,进行再认和偏好实验.结果表明:1)语音都会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产生启动;2)语音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无显著性的性别差异;3)男女在内隐层面上都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发展存在着认知闲置、情感消极、意志依赖、信念动摇、行为多重等问题,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middle-class Christians, many of whom were progressive liberals, involved themselves in the Moral Instruction League (MIL) to intervene in ‘improving’ t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It considers how they reconciled their motivations and underlying theology with secular goals that sought to free morality from its theological basis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England. It argues that Christian members and supporters of the MIL, in a series of steps, began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theological basis of their faith. This was in an age when people were overwhelmingly persuaded that religion and morality were inseparable and that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religious education in schools. It was the Christian faith, not doubt, that was widely assumed in Victorian England at all social levels. What was the philosophy that the organisation promoted in its approach to character-building?.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对道德与真理的沉思和探险,是道德教化赖以实现的心灵基础与内在根基。想象不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道德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教化哲学,道德想象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提示了另一种教化传统和逻辑。在这一视野中,那种过于实在、过分依赖于生活实践的教化信念受到了质疑。在新的教化哲学之下,道德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伦理资源和教育视野,它使人们有可能将道德想象和艺术审美引入教化实践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在道德教育中那种超越性的高级生活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拓展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可能借助道德想象的力量,构建一种由理想信念通往生活实践的教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潘秀山 《高教论坛》2004,(1):7-9,13
什么是诚信大学生、怎样做一个诚信大学生、怎样培养诚信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基本问题。来自封建文化、社会转型期中的负面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乏力及信用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大学生对诚信内涵及失信危害性认识不清,以至出现行为失范、信用缺失。高校必须站在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积极探讨,强化和规范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完善诚信教育的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曾妮 《学科教育》2014,(1):121-127
研究聚焦于一所普通初中教师的德育观念,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教师的德育观念可以概括为“看”(kān),其现实形态主要表现为看着学生“不出事”、“不犯错”.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们进行了“全天候”“零死角”的监管,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动员了部分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此种“看”的德育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性的德育立场.教师对于德育责任的推卸,对于德育本质认识的偏差和对于德育过程的简单把握皆源于一种“在场却缺席”的德育立场,即教师们以看似在场的德育姿态使真正的德育缺席于现实的教育生活之中.其后果不仅是淹没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是从根本上消解了教师德育的自觉性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大学艺术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具体含义是用艺术的感染力来塑造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艺术气息的熏陶下进行生活和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状态,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教育还涉及到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对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必须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建立新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文明的道德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8.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高校传统道德文化的淡化,人文教育的忽视,加上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颇。大学生的信念发生动摇,传统文化面临迷失的境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道德滑坡。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就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失落的现状、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