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师范大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素质 ,影响其他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好心理教育工作也自然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话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育人工程 ,不是靠一两个心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所能完成 ,而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 ,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大学生 ,其心理教育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心理教育能力是新时期师范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师范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发展渐趋均衡的今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却停滞不前,非心理学专业的班主任教师成为广大小学仅存的"兼职心理教师".面对困境,在家庭系统治疗中寻找一些简单而操作性强的技术来帮助非心理专业教师对行为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成为我们急切探索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学生对学校也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因此,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心理素质内涵的分歧现代教育中,人们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须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师素质中,心理素质所起作用尤为突出,教师个体专业角色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心理成熟水平。心理素质作为教师其他诸多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以其广泛的内容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其他素质的发展水平。鉴于此,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但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其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质量.在师范生的素质中,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指人们与生俱有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末梢和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主要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后开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成";社会文化素质是指人们从社会中获得的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在整个素质系统中,身体素质是载体,社会文化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是人才发展事业成功的两翼,而心理素质就是前两者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良好社会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可以促进生理素质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加强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建设具有全面素质师资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静 《文教资料》2010,(25):148-149
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师资队伍、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学校内部的因素,还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因素。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如果一个人心理素质较差,其他的素质就难以协调和谐发展。所以,健康的心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1998年秋季,国家教委开始试用新编思想政治教材。初一年级新版教材讲的正是有关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作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指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心理素质在素质体  相似文献   

9.
为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全、心身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学校学生优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依靠教育和训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立新 《考试周刊》2010,(24):16-18
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本文在分析影响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寻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 ,方能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具备高尚的师德。因而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师德教育至关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 ,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大脑特征。)又称遗传素质。而教师的心理素质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 ,是教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衡量教师心理健康 ,既要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 ,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具体指标是 …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懂得祖国语文文字的特点,具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进修学院作为区域教师发展的促进机构,让教师了解自身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良好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耐挫的心理、乐观向上的情感、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素质、校园文化的理论范畴 1、人的心理素质结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为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其各的心理状况,人格水平等基本条件。心理素质的物质基础是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它们相互渗诱。相互影响。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学科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简言之,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学科心理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给教师的;没有认识到学科教师是实施中小学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郭平 《教育与职业》2004,(12):91-94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能力两大方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改变不良的自我认知结构,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寻求心理咨询的指导是发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