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基本宏观数据,计算了我国博士生的总体及分学科累计延期毕业率,发现博士生累积延期毕业率在高位运行,各个学科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历年的累积延期毕业率波动不大。通过按期毕业率的3种假设计算了我国博士生长时段延期毕业率,并构建了我国博士生延期的毕业水池模型,同时还考察了我国在校博士生的年级结构。此外,通过2003届、2008届的微观数据,分别比较了这两届博士毕业生的真实延期毕业率与累积延期毕业率的差别,发现累积延期毕业率普遍存在"高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目前尚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超期培养即毕业论文延期答辩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我校推迟毕业答辩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博士生,82级占50%,83级未招生,84级占56%。85级于1986年4月1日入学的博士生24人,本应于1989年3月底毕业,但截至8月底只有4人毕业答辩,有18人提出延期(半年至1年)答辩报告,还有2人未办任何手续“自动”延期。可以预计,85级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百分比将有较大幅度的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博士生延期毕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博士生能否正常毕业与学习年限的设置、发表学术成果的要求、导师及博士生自身因素具有相关性,提出高校应深入开展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合理设置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培养过程管理、科学制订学术成果要求、健全博士生教育投入机制等措施,有效解决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已经引起各国高等教育学界的关注。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个人先赋性、外部环境、个体自致性三个方面。个人先赋性对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学科文化、导师等大学支持系统、社会就业环境等,会间接影响博士生的毕业时间;博士生的个体自致性特征是影响毕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外部环境和个体自致性因素的叠加、消减作用,使博士生毕业时间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个性化、动态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对其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博士生进行追踪式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受到高校和政府的重点关注,但相关研究付之阙如。为探寻博士生延期毕业原因及矛盾根源,研究访谈了32位博士生及15位导师。围绕高深知识的生产、学习与传授,得出延期矛盾的根源如下:延期博士生学术基础与高深知识高深性、深奥性的失配,延期博士生学术动力与高深知识开放性、探索性的失配,延期博士生自学能力与高深知识个人性、缄默性的失配,院系培育服务与高深知识学习、传授方式的失配。为改善延期现状,研究建议:应严格把控博士招生环节,多途径提高学生科研素养;正视导学冲突的负面效应,弥合师生沟通的现实张力;加强过程监管及考核力度,回归科研评价的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6.
分析9816份博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发现:第一,四成以上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得分超过了按期毕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均值。第二,根据学位论文是否高质量可将延期毕业博士生分为两类群体,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在学术时间投入上显著高于按期毕业者,但其就读心理压力较大。第三,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更可能出现在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基础学科领域,学术志趣明确和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博士生更可能成为学位论文高质量的延期毕业者。为此,培养单位应针对合理延期毕业的博士生采取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探讨收紧培养关口与博士生延期毕业概率的关系发现:严把资格考试(事前控制)关口和论文开题(事中控制)关口均能显著降低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概率,而严把正式答辩(事后控制)关口会显著增大博士生延期毕业概率;学科因素对上述关系产生了调节作用,即在自然科学领域显著增强,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再显著。为降低博士生延期毕业率,自然科学领域博士生培养可前移管理重心,从资格考试、论文开题两方面同时发力;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培养可寻求其他有效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8.
对博士生学习年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博士生学习年限的探讨●刘保卫近年来,我校延期答辩、推迟毕业的博士生越来越多,82级~84级为50%左右,85级~88级为90%左右,到89级及其以后基本上全部延期毕业。虽然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收效甚微。据了解在其他高校也同样普遍存在博士生不能按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名正处于延期阶段的博士生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的方法展开分析,发现:延期博士生消极的自我认知是强化结构性困境的关键要素。象牙塔到现实的连接断裂,带来了自我预期落空、群体位置变动和机会成本显现的情境变动,衍生出“延期就是失败”的消极心理感知,进而引发了人际疏离、自我设限和心态失衡的角色实践。鉴于此,提出:在博士生教育中,应从减少环境变动、完善帮扶系统、提供就业支持等方面完善纾解延期博士生的学术困境。  相似文献   

10.
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分析了高校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的现状,阐明了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已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讨论了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给高校及博士研究生自身带来许多问题,提出了抑制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这一现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研究》2006,(5):45-45
南开大学28名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的博士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而只能拿到结业证书。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尤以后者居多。南开大学近13公布《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决定对1997年以前入学的28名延期毕业博士生按结业处理。《处理决定》强调,为了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学校对各年级延期毕业博士生进行学籍认定并分阶段作出相应处理,今后还将成为长效机制,加强管理。这意味着,这28人不会是唯一一批被淘汰的南开博士生。  相似文献   

12.
延期博士生的“佛系”心态本质上是博士生对科研压力和自我应答能力不足所采取的一种私我退出策略,其生成与博士生培养制度、导师指导和学生自身等因素密切相关。延期博士生“佛系”心态呈现为理性与随性兼具的精神特质、焦虑与进取共生的心理特征、务实与逃避交织的价值诉求,由此造成了高校管理成本增加、师生关系潜在风险以及学生身心健康隐形损害等问题。遵循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恪守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提出了相关对策,即深化博士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博士生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倡导博士生自我调适,以纠正延期博士生的“佛系”心态,助推博士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女博士生在追求科研卓越的道路上较男博士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其学术表现比男博士生好抑或差”是博士生教育领域一个亟待回答的基本问题。对此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关注、了解和认识女博士生群体在接受博士生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特殊之处;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我们制定男女博士生差异化指导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本文运用标准负二项回归等分析技术对“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课题”的8207份博士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学术产出方面,女博士生的国际/国内期刊论文数量及专利数量均比男博士生显著更低;在按期毕业方面,女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概率比男博士生要显著高出18.48个百分点,其延期时长也比男博士生显著更长。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生离校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为39.68%,在延期群体中,48.15%的平均延期时间为一年,且延期率和延期时间在不同个体、不同学科及不同院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首先,自然科学中,男性延期概率显著低于女性;入学年龄越大,延期概率越高,延期时间也越长;博士生培养的贯通程度越高,则延期概率越低。其次,与人文学科相比,农学的延期概率显著更高而医学延期率显著更低;入选"一流学科"的博士生延期概率显著更低。第三,在自然科学中,院校层次越高,则博士生延期概率越高,但不同区域间延期率的差异并不显著。根据不同学科"内在规定性"和学科知识生产属性制定合理的培养周期是重要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学历教育,其培养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存在延期毕业现象日趋突显、培养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等问题。以过程管理的全部过程管理和全部因素管理为理论基础,优化分流退出机制可为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博士生培养的分流退出需注意时间节点的把控、不同博士生类型与学科专业的差异、考核标准的采用以及善后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吴易林  张强 《江苏高教》2023,(6):117-124
按期毕业的博士生是研究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的另一视角。文章对13位按期毕业的博士生求学历程的分析发现,他们“刚读博时”“在读博中”及“临近结期”共上演了六类生活事件,发生了两次转换。其中,培养型事件与资源型事件的贯穿式发生促成了博士生“向内归因”,以应对首次转换面临的科研挑战。基于认可型事件、实践型事件、交流型事件与休闲型事件所达成的“向外借力”,是博士生在第二次转换时应对困境的主要方法:前两者使他们更能客观看待何为深耕科研,后两者则帮助他们避免落入或走出自我怀疑的能力陷阱。研究认为,破解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的可能发力点为:细化培养过程的各环节,探索构建导学双向反馈机制;注重培养过程评价,把握学术与生活相对独立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博士研究生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利用1980—2017年美国研究型博士培养的经验数据,构建包含博士生规模、GDP、修业年限以及导师数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DP和导师数量对博士生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修业年限具有抑制作用,短期内修业年限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结合近些年我国博士生延期毕业率超过60%的困境,建议通过调整学制、实施分流与淘汰机制以及建立良好的院系文化环境等方式缓解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博士毕业生的实际就读体验对于改进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全国261所博士生培养单位、15512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博士生的培养状况,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对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科研硬件条件的评价较高,但对课题申请环节、课程教学、生活条件、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相对较低。另外,约50%的博士生是延期毕业的,并且其归属感和整体满意度得分都明显不如未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博士生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博士生的学术训练过程,重点在课题研究支持、课程教学、生活条件保障、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做出改进,并通过提升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质量降低博士生的延期率。  相似文献   

19.
发展博士生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辩证分析和客观看待博士生的分流退出和学业延期。据测算,2019年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人数已上升至0.79万人,而博士生学业延期的人数达到13.67万人。分流退出和学业延期是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比例过大,也会过多占用办学资源和增加教育成本。建议严把入口关,坚持分类指导,规范细化培养过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博士生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博士;延期毕业;文化氛围;培养同质化;家工学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