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上游水系在长江鱼类资源研究中地位特殊。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纯淡水鱼类294种,其中上游江段有26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共有142种.其中有112种仅分布在上游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长江上游水系的鱼类生存状况意义重大。但是.挖沙、滥捕.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与海表温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236,置信度均为0.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和0.373,置信度为0.001和0.002;长江口以南的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38和0.372,置信度均为0.000和0.000;并由此初步建立了海表温度和渔获量、平均网产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三峡库区涪陵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监测419船次,采集渔获物77.24kg,生物学测定955尾,统计到鱼类63种,分属7科45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2.54%。黄颡鱼类、圆口铜鱼、餐类、铜鱼、蛇鮈、鲢、鲇鱼类、鲤为长江涪陵段渔获物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4.
采用群落组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结构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细叶西伯利亚蓼可能的演替路线。结果表明,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总体结构简单,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的演替模式为:细叶西伯利亚蓼群系——细叶西伯利亚蓼+苔草+嵩草群系-水麦冬群系、苔草+嵩草群系。盐碱地这种恶劣环境下,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更容易出现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陈龙  谢高地  鲁春霞  裴厦  张昌顺 《资源科学》2011,33(8):1475-1480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惊人,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改变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水利工程影响鱼类主要分为直接的阻隔作用和间接作用即水利工程引起的水体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水文条件、气体过饱和以及水温等。本文以白洋淀为案例,通过分析近50多年来鱼类物种的变化来反应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的直接阻隔作用和入淀水量的减少是白洋淀鱼类消失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吴春昊 《内江科技》2010,31(10):103-103
RAPD标记是一种基于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由美国杜邦公司和加里福尼亚生物研究所提出,具有快速、简便、多太性栓出率高等特点。本文对RAPD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并讨论了RAPD标记的优点及局限性,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拉萨甲玛湿地鱼类资源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丽卿  刘海平  郭其强  潘刚 《资源科学》2010,32(9):1657-1665
近年来,青藏高原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鱼类组成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09年春、夏、秋,使用地笼调查了拉萨甲玛湿地的鱼类资源及其时空分布。根据植被类型和流速,将湿地分为静水沉水草型(SS)、流水挺水草型(FE)和流水沉水草型(FS)3种生境进行采样。共捕获6种鱼类计3318尾,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26.1%)和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22.3%)是优势种。甲玛湿地是小型鱼类和较大型鱼类幼鱼的生活场所,相比于其他地区,其渔获物中缺乏异尾高原鳅和拉萨裸裂尻鱼较大个体的样本。甲玛湿地鱼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718,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191,Pielou均一度指数为0.959。生境、季节和昼夜对鱼类种类没有影响,但对鱼类群落结构和渔获量有显著影响。FS生境的鱼类数量显著多于SS(p=0.006)和FE生境(p=0.002),不同种类的鱼对生境有不同的选择性。春季的鱼类数量远远大于夏季(p0.001)和秋季(p0.001),且季节差异随种类而不同。夜间的渔获量显著多于白天(p=0.014),大多数种类在夜间更活跃。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青海科技》2006,13(1):15-19
对青海省10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状况及环境的调查显示,人类活动和环境改变对鱼类资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997~2004年在青海湖、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调查,对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变化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中,主要经济鱼种在捕获物中均有发现,但鱼种类组成及种群结构和数量皆有明显变化,鱼类多样性已遭到明显破坏,群体数量减少,个体趋于小型,其中,黄河的厚唇裸重唇鱼、骨唇黄河鱼、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和甘子河裸鲤亚种已处于极度濒危,克鲁克湖的青海湖裸鲤种群有可能面临灭绝。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是主要威胁。最后提出了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特征。信息生态群落演替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一种信息生态群落被另一种信息生态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其过程由群落内优势种的改变、信息生态种群对群落内部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群落内种群关系的调整和群落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4个阶段组成。信息生态群落演替具有以主动演替、外因演替、突变式演替为主和无顶级群落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13年秋季,采用活体观察法及非淹没培养皿法对阿热湿地土壤肉鞭虫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38种(包括5个未定名种),隶属于2亚门、5纲、9目、21科、24属。其中叶足纲(Lobosea)为优势类群,有17种,占总物种数的44.74%。变形目(Amoebida)、眼虫目(Euglenida)和表壳目(Arcellinida)为目级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3.68%、21.05%和21.05%。优势种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 ovata、多形异丝虫Heteronema polymorphum和轴丝光球虫Actinosphaerium eichhorni。1-5号各生境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2#1#3#5#4#;Shannnon-Weiner指数1#2#3#5#4#;Pielou均匀度指数1#2#3#5#4#,五个样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0.50为轻污染或无污染。1号样地跟2号样地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0,属于中等不相似,其他都在0.25以下,均属于极度不相似。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康斌  何大明 《资源科学》2007,29(5):195-200
澜沧江是位于我国西南岭谷区的一条纵向河流,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相应地形成了特有的生物群落。本文在综合历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澜沧江鱼类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鱼类区系由6目组成,包括21科86属162种,其中鲤形目4科60属117种,鲇形目7科13属27种,形目1科2属3种,合鳃目1科1属1种,鲈形目7科9属13种,形目1科1属1种。不同水段中,河源共记录有11种鱼类,上游鱼类22种,中游鱼类44种,下游鱼类142种,附属湖泊洱海中记录9种。澜沧江水系中共13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占濒危鱼类总数的14.13%。澜沧江从河源到下游,鱼类物种明显增多,由适合高原生活的冷水性鱼类裂腹鱼、高原鳅等逐渐过渡到以亚科、野鲮亚科、科为主的高多样性鱼类区系。针对目前鱼类资源的破坏,本文分析探讨了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与分布式水文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夏军  王渺林 《资源科学》2008,30(7):962-967
研究长江洪水和水资源问题,对于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长江上游流域16个主要控制站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流域径流微弱增加外,其他流域径流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岷江流域高场、横江流域横江、沱江流域李家湾、嘉陵江流域小河坝、武胜、北碚等站的径流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针对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量的变化影响,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长江上游的7个区间,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最后应用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长江上游寸滩站径流减少,气候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为71.43%;而岷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径流减小,人类活动贡献率大约占到一半。  相似文献   

13.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朝暖干化方向发展。从更大范围的水循环来看.从本流域蒸发的水量可能随着季风在其它区域形成降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分析包括土壤湿度、蒸散发、水汽传输和季风在内的区域水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产汇流机理。从而找出区域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采用反映湿地景观格局的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度、蔓延度、比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等指数,应用FRAGSTATS3.3软件,分析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总面积数量减少了6.75%,斑块数量增加了4%;斑块分形指数由1.1540增加到1.1638,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水田、江心洲以及河漫滩景观不规则化加大;自然河流和人工渠形状趋于规则化;坑塘的形状基本没变;坑塘、江心洲、人工渠占总湿地景观的比重上升;水田、自然河流、河漫滩的比重减少。近年以来,长江南京段湿地受政策及经济发展因素影响越来越明显,其变化的速度和力度比以往时期都有较大不同,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干扰因子,逐渐成为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气候与水文变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流域频发的水旱灾害也给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前,由于全球增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域整体气候的暖干化和人类用水的不断增加使得黄河流域的水文干旱不断加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地抑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但同时也导致该地区土壤的干化和干土层的加厚,这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涉及气候-水-生态-人类社会如何协同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气候要素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及周边1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以及拉孜和羊村水文站逐月天然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径流与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增温趋势明显,平均增温速率为0.31℃/10a,径流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高度一致,均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规律;2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存在6.0~6.5a和15.5~16.5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周期性稍差;3降水是研究区年径流变化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89;但气温和降水同时影响着径流年内分配过程,且径流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44-9月降水量的丰枯决定着径流量变化,径流系数小于1.0;其它月份则以非降水补给为主,径流系数远大于1.0,年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非降水补给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禄新  冯起  张永明  郭瑞 《资源科学》2008,30(10):1463-1470
水文循环的变化趋势分析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武威盆地的水分循环与转化直接影响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特别对下游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根据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径流系列资料和农田灌溉用水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对盆地水循环要素进行分解,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9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武威盆地1956年~2000年降水量和年总蒸散量没有明显增加;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盆地入流量、盆地出流量、盆地净入流量和土壤水分净通量均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盆地内年土壤水分通量则变化趋势不明显。人类活动强化了盆地内水分循环,并没有使武威盆地水资源消耗量明显增加;农业灌溉不仅袭夺了盆地内地下水的蒸发,同时减少了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红崖山水库入库流量的持续减少,主要是上游出山口径流的减少和东大河外调水量的增加所致。研究结果可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紧缺、制定科学的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怒江流域降水与气温变化及其对跨境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资源科学》2012,34(2):202-210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嘉玉桥和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由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量增加共同影响,而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与冰雪融水径流所占比例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云  姚玉璧  王润元 《资源科学》2009,31(8):1315-1320
利用白龙江流域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白龙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34.2~-7.4)mm/10年之间,降水量递减以夏季降水量递减为主,倾向率在(-21.2~-3.8)mm/10年.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舍倾向率在(0.10~0.40)℃=/10年之间,增温率以冬季最大,其值在(0.22~0.55)℃/10年之间,秋季次之,其值在(0.15~0.35)℃/10年之间,春季最小,其值在(0.03~0.34)℃/10年之间.年际变化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上升.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0.09~0.14)/10年之间.近55年来白龙江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8.09m3/(a·10年).从1985年开始下降,突变点在1991年,年际变化存在3~4年、7~8年、12~13年的年际周期变化.水资源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0.71(P<0.01),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46(P<0.01),与干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0.43(P<0.01).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干燥指数上升,导致水资源减少.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的下降变幅为0.1亿m3/10a,具有4a、9a和20a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湟水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35.46%,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路径,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6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