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梅花引     
《西游记》 自出版以来,《西游记》在绝大多数时候被归为“无名氏”所作,直到最近,学者们证明其作者可能是吴承恩。为什么这部世界上最好的传奇小说的作者要隐瞒身份呢?这个问题能从吴承恩的身份中找到答案。吴承恩是一名正统儒家学者,诗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学界,接受正统教育的人应当致力于创作一些为社会所尊重的作品,如诗歌和文章,或者专心研究经典文章,他们绝对不能去做像写小说这样愚蠢无用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其真正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从明未到今天,始终存在着争议。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作者被写进文学史,而今天学者们相继提出的质疑,也足以引起学术界的思考。《西游记》作者是谁,古来有三说:一日邱处机,二日吴承恩.三日无名氏。前两者是问题争论的焦点,本文就以前二者为论。《西游记》的创作意图,古来说法有三:一日神怪小说,二日劝善之作,三日金丹证道。本文以后说为是,并详释其真。一、《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说吴承恩者.始于清初学者吴玉措.以后有阮葵生、丁晏、陆以祖等,到了近代亦有一批文人学者…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原来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但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事件。在其悠久的流传过程中,无数民间艺人与文人参与创作,"西游"故事被不断地改变情节,丰富内涵,并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问世标志着"西游"故事的定型,其对后世的小说与戏曲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滦州影戏剧本《火焰山》根据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改编而成。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情节、表达方式及道德教化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关联。  相似文献   

5.
<正>《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无论情节还是人物都具有扣人心弦的「魔力」。作者吴承恩想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并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一说,虽由来已久,但这是错误的。明代刊本的《西游记》有“华阳洞天主人校”的三个本子,均未注明作者姓名。《淮安府志》中可以见到吴承恩著述《西游记》之名,但仅仅记载着“西游记”三个字,关于内容,版本等一概缺漏。到了近代,人们只知道《西游记》小说的清刊本,有些学者们便含糊地认定清刊繁本为吴承恩本,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西游记》小说本来就署有吴承恩姓名的错觉之中。  相似文献   

7.
回眸《西游记》作者研究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刊本 ,均未注明作者姓名 ,清代所有刊本均说明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著。经鲁迅等人考证 ,确定《西游记》为吴承恩著。章培恒等人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 ,而苏兴等人则坚持吴承恩说。我们认为 ,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小说《西游记》 ,系照抄吴承恩的好友陈文烛所撰《淮安府志》。吴承恩的《对酒》诗透出的信息 ,可看作吴承恩写作小说《西游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属长期累积型小说,也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成书酝酿了几百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前后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约1500-约1582)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只是文章《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刘知几《史通》,可知吴承思所著杂剧数种并不是小说;根据吴承恩《禹鼎志序》,可知所他喜爱的只是文言志怪短篇,而不是长篇小说;从方言角度来说,《西游记》所使用的方言并不仅仅限于吴承思的家乡。  相似文献   

11.
以罗琳和吴承恩的作品进行对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哈利波特》与《西游记》当中塑造英雄人物的辅助手段,通过英雄团队、冒险导师和超凡圣器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神话魔幻小说中的成功创作模式,为今后的神话魔幻小说提供一点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13.
吴圣昔在他的新著《西游新解》中对《西游记》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以往对《西游记》的看法归结为三大类:一曰宗教手册,二曰寓言小说,三曰政治小说。对此,他均持否定态度。吴氏认为:《西游记》并不是一部借形象来通俗地宣扬宗教教义的手册,更不是成仙了道的天书;虽然《西游记》中的某些具体描述具有寓言意义,但从总体上考察,也  相似文献   

14.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孙悟空则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作者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突出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地位。“大闹天宫”表现了孙悟空的放心形象。这一放心形象成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地认识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范式。本论文通过把明清之际的小说创作心态分为七大类加以研究作品和心态之间的联系,从作家的心态的形成原因、表现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作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了一些相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小说形象在现代审美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主要表现:一是不仅《西游记》小说形象在民众事象中广泛延续,而且在社会重大变革中也可见其影响,毛泽东屡次引用便是显著例子;二是小说文本被改为戏剧、诗词、电视剧各种形态;三是现代小说创作包括鲁 迅、张恨水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序受到《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它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因而能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所展示的生活画面是广阔的,所“讽刺揶揄”的“世态”也是丰富而深刻的。作者吴承恩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典型形象,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有炼就  相似文献   

18.
徐凤 《现代语文》2007,(4):86-87
作家创作小说的本意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完成的。小说《浮云》一时轰动日本文坛就是因为作品独特的主人公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本意,那么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他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给出特有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提起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艰辛历历在目;说到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铮铮铁汉的命运扣动读者的心弦.梳理古今中外的名著,不难发现,让我们能清晰记住的人、物或者事件等,大多是文章的线索. 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合理、清晰的线索,会使文章浑然一体,便于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新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新角度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进行重新认识,以挖掘出潜含在这一形象中的文化内涵。首先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入手,考察了猪八戒形象的产生,阐述了吴承恩对猪八戒形象的独特艺术创造。其次又追根溯源,探讨了猪八戒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意义,指出猪八戒象征着人类的贪欲:食欲与色欲。最后联系吴承恩的身世遭际及创作个性,分析了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意识,以及在这一形象中所映射出的作家本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