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教学思想的理性化和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统一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教学思想的理性化和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统一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并不尽然,不乏应试教育和工具功利的痕迹在内,因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和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心理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含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如何传承、弘扬、重建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作为个体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开展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是承载人文精神最为厚重的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4.
曹鸿斌 《考试周刊》2007,(48):113-114
新课改下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重人文轻知识;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对策有三:从教学理念上树立起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形式的生动活泼与内容的实在有效之间的矛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当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20):31-32
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放置在人的素养养成上,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各项与兴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有效发挥好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应当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信念和意志、个性与能力等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完善。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命课堂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上对语文教学作出新的定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学生的能力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凸显对生命成长的教学价值追求,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从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思辨等几个方面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发展是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发展理念。本文从阅读教学、教材插图、思维想象等方面来探寻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审美激情的方法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和探究审美能力,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学生语文审美感培养对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方法,活化课程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的建构应在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9.
语文这门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品质、开放性思维、逻辑能力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化,有效的将人文观念融合其中,最大程度的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综合在一起.新课程标准实行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更注重体现和突出人文关怀.本文重点阐释了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这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沿袭固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提前确定主题内容,课堂上按照规定的主题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学习模式和思维习惯是固定的,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小学语文课堂的功能,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无法得到体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对人文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何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将人文陶冶融入教育过程,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品位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教学思想的理性化和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统一的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马玲云 《考试周刊》2012,(63):48-48
语文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切实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改革。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动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注重对学生语文人文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7):53-54
对于我国的高中教学而言,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且基础的课程。在高中期间,教师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它不但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于他们自身人文品质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全面地落实,而这也使得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期间注重起对人文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在语文课程的理念及设置上,同时在语文教学的目标中也充沛着人文情怀。然而,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使得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对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其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品格渗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品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内涵较为丰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在习惯方面还没有定型,社会适应力不强,情感较为脆弱,故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习惯培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得到提高,这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认为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必备条件.那么在新的理念下,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教学目标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基于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能够培养与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及文化素养,从而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都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建设。本文从高职语文的定位引入,针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对如何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新课程标准中给了明确答案,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就职高语文教学而言,不仅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应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以审美教育来突出语文的人文性。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多数职高学生都经历了中考的失败打击,如果在职高学习过程中价值观不能得到正确培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这些都是职高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故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创造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人文情怀。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学生时代是塑造人文精神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人文性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表现(一)语文教材内容政治化倾向严重在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几乎都是写于建国初期的,在当时政治化倾向严重的背景下,许多作家写的作品都带有很浓的政治化色彩。这种主旋律的作品被选进语文课本中,不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而且枯燥的课文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语文课堂的效果得不到保障。(二)语文课程成为了教学的工具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对于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4):5-6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看,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不管是从语文的学科性质还是教育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育都应当就是素质教育。尤其是在素质教育"5+2"工程的实施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此进行探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自己是如何在素质教育"5+2"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